本文作者:洪炯灿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期 本文字数:2615
[摘 要]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继承并创新中华优秀傳统文化教学要求以后,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而中职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教育形式,应顺应这一改革趋势,借助中职历史学科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并通过多元化融入策略的实施,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及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关 键 词] 新课标;中职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2-0031-0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历史中逐渐积淀而形成的文化体系,它不仅博大精深,蕴含着深厚而广泛的中华文明,还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的象征。近年来,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学被提上了日程,成为各学段课程改革中重要的发展趋势。因此,在中职历史教学中,教师就应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历史学科的传承优势进行多元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策略的探究与实施,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能更深刻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不断的融合与渗透中实现学生文化素养、道德认知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形成,为其今后的就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分析
(一)有助于中职历史教学内容及形式的丰富与拓展
在以往的中职历史教学中,浅层次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只能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历史知识点的学习,而对于历史知识中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则无法进行理解,使中职历史“鉴古通今”的教学目标无法有效地实现。而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历史的融合,教师更注重对历史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进行深刻挖掘,并通过教学方式的优化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此丰富了中职历史的教学内容,拓展了中职历史的教学形式。
(二)有助于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全面健康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发展对未来合格人才的更高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已经成为中职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广泛,涵盖着人们成长、发展过程中的诸多方面。因此,通过在中职历史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教师会利用历史学科人文性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与引导,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全面浸润中获得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良好的传承与弘扬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重要基础。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向世界敞开了大门,在吸收大量先进技术、理念的同时,不断涌入的西方文化思想和道德理念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导致人们崇洋媚外、道德滑坡。因此,在中职历史教学中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合,使新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深刻认识的同时,形成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并自觉地担负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历史重任,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二、新课标背景下中职历史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策略
(一)增设传统文化教学版块,进一步完善中职历史教学目标体系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中职历史的教学目标已经实现了由以往“知识本位”向“素质本位”“能力本位”的转变,并分别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的角度进行具体教学目标的制订,使中职历史教学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随着传统文化教育高度的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历史的融合已经成为历史课程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教师从历史教学的目标体系入手,通过传统文化教学版块的增设,来优化、完善中职历史教学的目标体系。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百家争鸣”相关内容的教学时,在引导学生掌握了其中重要知识点、历史意义以及各家思想核心的基础上,还应对学生进行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介绍与讲解,使学生受到孝悌伦理、仁义教化、尊师好学等传统美德的熏陶,,促进中职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结合专业教学,优化中职历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课程体系
中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摇篮,其中包含的专业众多。在新课标指引下的中职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进行人本教学理念的贯彻,结合各个专业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来实施具有差异性的历史课程教学。因此,在中职历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学中,不分重点、没有差异的机械性教学是完全不可取的,这就需要中职院校的领导积极地组织各专业的骨干教师与历史教师进行跨学科的校本课程教研,开发出具有专业特性的中职历史教学课程,这样不仅增强了中职历史教学的针对性,还有助于各个专业的学生在自己所属发展领域中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首先,应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历史内容的模块化整合,进行中职历史课程体系的完善构建。在中职历史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针对性课程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应结合传统文化体系中思想文化、艺术文学、科学技术、工艺等几项重要内容进行中职历史课程模块的构建,并在相应的模块中融入传统文化融合教育的目标,以此实现中职历史课程体系的完善构建。如,在“工艺”内容版块的教学中,教师既应对学生进行古代青铜器、雕刻、丝织、陶器、瓷器等方面工艺的介绍,又应融入工匠精神的探讨,使学生在对这部分历史内容进行学习时,实现良好的劳动意识、爱岗敬业品质以及协作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