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刘权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期 本文字数:2858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随之提升,汽车应用愈发普及。中职学校作为汽车维修人才培养的重点场所,其汽修
专业教学应迎合时代发展趋势,进行适当改革。首先简单叙述了中职汽车维修
专业教学改革实行的意义,其次分析了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发展及常见问题,最后列举了数项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实行策略,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理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2-0052-03
当前时代,新式汽车不断问世,中职汽修专业亦需依据市场需求,改变教学规划,及时规划并实行教学发展改革。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涵盖大量实践课程,如此类课程改革未能充分参照当代汽修行业实际工作内容,中职学校高质量汽修人才的培养发展或会严重受限。由此,中职学校管理人员及汽修专业教师应加强关注汽修行业发展,秉承理性思维,做好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因此,本文对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传统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多存在难以有效平衡“理论”与“实践”教学安排的相关问题,培养出的汽修人才,多需要通过就职后的实习,积累实操经验与汽车市场发展见识,以缩短自身技能、知识水平与工作需求的差距。为改善此类教学境况,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应实行教学改革,结合本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当代汽修市场的发展趋势,重新制订理论及实践的教学计划,以保证所培养的汽修专业人才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与自强意识,所授课程与实际汽修工作及新式汽车生产工作充分“接轨”,为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全面发展型汽修人才。
二、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发展概况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多数学生在接触专业教育前对汽车维修并不了解,初期进行围绕教材的教学亦属于情理之中。但此种境况导致“教材内容决定学生初识汽修阶段学习发展水平”问题的出现。面对此种境况,汽车维修专业教师多选择自行搜集新式汽修教学知识,将此类知识以拓展教学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基于拓展教学的形成原则,教师个人教学水平及个人见识亦将决定此类教学呈现的效果。国内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发展境况不一,相关教师及中职校方亦在获取更多贴合当代汽修市场教学资源的发展方向上投入诸多精力,以求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专业教学服务。但从实际角度来看,汽修专业教学规划的限制,对培养人才的个人发展影响较大。多数汽修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但亦有相当大的概率在从事工作4~5年后选择转业。究其原因,是因为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阶段未能培养学生创新、自强的学习意识。在汽修技术不断更新的当代社会中,其未能及时追随市场发展步伐,不断扩充自身见识、延展新式汽修知识的学习,进而在实际工作中逐渐感到“力不从心”,最终选择转行。部分中职学校因持续关注毕业学生发展动态,或对此类境况有所了解,并在教学发展中亦对此类教学规划关联问题加以关注。
此外,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师为确保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掌握,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多种教学任务,并尝试应用新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初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后,或尝试在教学指导的对话中融合兴趣元素。兴趣与专业知识的应用调和,便是考验教师教学能力的要点。且此类元素应用对教学正面积极影响的实际效果在初期往往难以确定,尝试应用学生视角规划教学,削弱实践教学的枯燥感,是一种积极的尝试。但教师亦不应放弃讲解专业度的保持,保持理性思维,实现具有“实效”的教学优化。
三、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常见问题
(一)师生教学互动的问题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师需不断扩充自身知识积累,开阔教学视野,帮助学生于在校期间掌握更多贴合实际的汽车维修知识。受此项需求的影响,专业教师需要在有限的备课时间内搜集诸多拓展汽修理论及实践的资料,并将其编至教案中,难免会出现自身教学技能及教学经历难以支持整体拓展知识讲解的境况。出于长远发展角度考量,中职学校应为汽修专业教师安排定期培训,给予教师阶段性知识,为技能水平提升助力,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但部分中职学校尚未实现此类工作及工作管理机制的安排,中职汽修专业教师欲优化相关教学,必然要付出较大的努力,进而导致其在授课期间期望学生给予正向回馈,展现积极学习态度。有很多中职学生都是初中或者小学毕业就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还有的中职学生年龄小,在家中受到父母亲人的溺爱,受不了学习的苦。这样的学生没有很强的学习自信心,不能够独立自主学习,他们有学习状态不稳定的特性,课堂中其较易感觉“枯燥”,难以保持专注的学习状态。且此类学生或存有一定心理问题,认为自己“没有未来”“学习只是混日子”,对其给予过多期望,加强教学管控,,提升学习发展要求,在其眼中或会转化为“苛求”及“压迫”。因此,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师生教学期间的互动多存在问题。新式汽修技能的教学难度相对较高,如师生无法携手共渡难关,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或难以实现。
(二)教学模式选用的问题
在汽修专业教学中,尽管强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在实际实行过程中,教师发现此类教学目标实现起来往往较难。理论讲解可选用结合实操视频演示,汽修实操教室亦可安装讲解用的投影屏及黑板。但如果学生在理解与实践知识期间无法保證“脑力”及“动手能力”的充分应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经验积累便无法体现其应有的价值。简单来说,便是学生“学后即忘,用时再想,做完又忘”的不良循环,学生永远对所学理论知识及实操技巧存有模糊的记忆感受,仅觉得“大致是这样”“应该是这么做”,且需要大量实践练习及知识考核才能促使其有效内化所学汽修知识及实操技巧。此类问题的得出,一则与学生本身的学习特性有关,二则与教师选用的教学模式有关。在理论教学中,教师未能在知识讲解后及时进行课堂测验,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未能结合理论进行“边操作边讲解”,导致部分学生理论关联实践的学习理解脱节。且部分教师在应用创新教学方法时,未能考量学生对新方法的接受程度,进而导致知识传授效果反不如过往,影响学生的学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