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推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策略分析

2022-01-28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周耿民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4期 本文字数:2901

  [摘           要]  中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综合技能型人才,这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拥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因此对于计算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中职院校面临的重点问题。鉴于此,从分组教学优化教学模式、整合优化课堂教学案例、串联各知识点实施教学、强化理论联系实践教学四个方面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旨在更好地推动中职院校对计算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    键   词]  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4-0046-03
   计算机教育实际上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进行创新改革,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构建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养。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特点,结合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灵活创新教学方法,突出课程教学特色,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起来,促进学生理解的同时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在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会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如果教学采用的模式比较多元化,比较科学有效,那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质量。反之,假如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固化,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影响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要更加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1]。一般情况下,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了有关知识以后,就会选择采用机械化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能够在课后马上解析相关的习题,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及时的调节。在解析课程知识内容时就会敷衍了事,影响其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除此以外,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没有真正发挥个人的指导与引导作用,因为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所以就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影响对于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
   (二)学生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其有着不同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于是就会影响教学工作的有效性。有的学生已经接触过计算机,因此就会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课堂学习中,其就可以更加顺利、快速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更加科学、高效。针对条件有限的学生,其接觸计算机知识的机会较少,实践操作计算机的机会很少,所以,其个人的计算机基础能力也就会相对较差,计算机素养相对较低,于是就会使其在学习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导致其学习效率不高,直接影响到其学习效果,所以教师的教学工作会面临一定的挑战。
   (三)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固化
   在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分类地组织开展课程教学活动,要保证教学工作更加具有计划性与针对性,实现理实一体化,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融合[2]。然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会重点为学生讲解理论性的题目与相关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定量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设置的题目形式比较相似,不够新颖和多元化。在学生能够了解相关的“套路”以后,往往就能借助于比较简单的方式与方法学习相关的知识,这就会影响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导致其思维比较固化,会产生一定的思维惯性,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自主探究。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策略
   (一)分组教学优化教学模式
   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学生接触的信息渠道越来越广泛,如何帮助学生在信息资源爆炸时代提升知识技能,需要教师结合课程教学特点和学生学情制订一套新的教学体系,使课程成为帮助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3]。针对学生的学情,为了减少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将学生分为三个学习小组来开展教学活动。
   以文字处理软件应用中“制作Word表格”为例,此部分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理解Word表格的制作和编辑,而且能帮助学生在对表格数据进行处理时,发现和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Excel电子表格教学打好基础。在课程设计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
   首先教师为学生推荐一篇关于“大数据正在改变人们生活”的文章,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使学生通过大数据的计算分析这一认知,感知人们通过计算结果预测到的自然规律,以此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激发学生对数据探究的兴趣和思考。然后教师再设计学习任务来启发学生进行思索,在小组探究、实操过程中体会数据加工的分析方法,从中不断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4]。其次在课堂实践中,在文章导入下,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具为学生展示某单位一个月份的工资发放表,某班级学生的期末成绩表,然后提出问题:如何对两组表格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制作的数据表格中能够得到什么结论?接下来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方案。每组学生任选一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小组讨论方案,再派出小组代表对结论进行总结讲解,最后由师生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如在分析某班级学生成绩表时,可以计算出学生个人的平均成绩、该班级单科最高成绩、排名等数据,再利用每个学生成绩的分布特点得出该生在各门科目中学习方面的优缺点、努力方向等信息内容。如果还要将最终的结果分析得更为具体,就需要收集更多的原始数据。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从中理解新的知识点:通过应发工资(或总成绩)理解求和公式sum()的运用和操作方法,通过平均工资(或平均成绩)理解平均公式Average()运用和操作方法;通过工资金额(成绩)排名来理解排序操作方法。在对新知进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同时也要予以一定的指导,必要时帮其解答疑问。最后在课程即将结束前,教师要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向询问学生今天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否明白如何准确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此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明确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公式的计算和运用方法等。通过这样的课堂形式,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树立对数据、信息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使其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增长本领,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相关文章:
  • 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 3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 4 “读图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策略
  • 5 让阅读真的发生
  • 6 探究小学语文构建互动课堂的策略
  • 7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方略
  • 8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演讲能力的策略
  • 9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10 农村小学开展语文阅读的实践和推广策略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