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职院校心理委员制度现状及优化机制探析

2022-03-1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范多芳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7期 本文字数:2641

  [摘           要]  班级心理委员制度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委员在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健康活动组织、心理危机预警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分析心理委员制度现实意义,了解心理委员制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委员制度在选拔、培训、管理考评、职能发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析心理委员制度优化策略。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心理委员;制度;优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7-0112-03
   一、心理委员制度概述
   200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的意见》,依据文件精神,各高校开始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为满足复杂形势下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咨询需求,解开不少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误区,解决学校心理咨询无法面面俱到等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不足,2004年天津大学首先设立心理委员制度,随后这一制度得到迅速发展和推广。
   心理委员制度是指“在学校班级内专门设立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班委成员的制度”[1]。具体来说,就是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为基础,成立以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心理委员队伍,即在班级中任命心理委员,专门负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心理委员制度已成为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业心理咨询以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三大载体,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心理互助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建立心理委员制度的现实价值
   (一)心理委员制度可以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提升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是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的一个重要抓手。《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2021〕10号)中明确提出: “高校要健全完善‘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四级预警网络,依托班级心理委员、学生党团骨干、学生寝室室长等群体,重点关注学生是否遭遇重大变故、重大挫折及出现明显异常等情况。”[2]建立心理委员制度,形成“学校、学院、班级、宿舍/个人”四级心理预警防控体系,心理委员能够及时发现危机个案,关注重点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灵活性与时效性。
   (二)心理委员制度可以弥补学校心理咨询老师的配备不足,改善心理咨询工作的结构
   教育部文件中明确规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配备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2],但大多高职院校都存在缺少专职心理教师的问题,所以建立心理委员制度,加强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可以有效弥补心理咨询教师人数不足的问题。通过建设和培养心理委员队伍,形成“心理委员—辅导员(班主任)—心理中心”体系,使心理咨询工作结构更加立体化,更有利于开展各类心理健康工作。
   (三)心理委员制度可以拓宽学生寻求帮助的途径,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需求
   相较于心理老师,多数学生还是倾向于把心中的问题与困惑向同伴倾诉,心理委员对班级学生的帮扶具有内在优势。首先,心理委员来源于学生,能够及时了帮助。其次,共同的生活经历和相似的情感体验,使心理委员和同学之间更易接纳彼此,产生情感共鸣。再次,心理委员开展心理辅导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在任何场所、任意时间进行沟通。最后,经过系统培训的心理委员面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人际交往、情绪问题等可以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措施。
   (四)心理委员制度能够提高学生自我成长的能力,发挥助人、自助的作用
   高职院校通过规范有效的程序和选拔标准选拔一批得力的学生作为班级心理委员,他们在参与心理工作和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学习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是促使学生自我觉察、自我认知。心理帮扶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身不断充实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在自我成长的同时,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三、高职心理委员制度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目前积极推行并不断完善心理委员制度,在班委成员中设立心理委员,并定期进行培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已有一定成效,然而现阶段该制度在选拔、培训、管理、考评和职能发挥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拔机制不够规范
   许多高职院校在心理委员选拔机制方面还存在缺陷。在选拔制度方面,缺乏相应的选拔标准来实现心理委员队伍的专业化,没有明确心理委员的选拔要求、选拔过程及选拔特点等。在选拔方式上,主要有自荐、直接任命或班内民主选举,这种方式选出的心理委员很难认定学生的性格特征、心理状态能否胜任心理委员岗位。此外,一些高职院校班级的心理委员由班长或团支书兼任,这易造成职能混淆,不利于心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选拔人员的条件上,因为心理委员岗位的特殊性,对候选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可现实情况是有一些心理委员本身就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很難胜任心理委员的岗位。
   (二)培训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虽然设置了班级心理委员,但心理委员培训机制并不健全,培训缺乏系统性、针对性。主要表现在:培训形式上过于单一,主要是学校心理老师的报告讲座或知识讲授;培训时间短、效果差,由中心老师开展的团体辅导较少;缺乏案例分析、技能提升、工作坊等形式丰富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上,重心理健康知识的讲解和心理委员职责的培训,轻专业技能的培训,存在培训内容重复、理论较多、实践操作及心理伦理培训欠缺等问题。培训组织上,缺乏系统性,随意性较多,部分院校重视低年级心理委员培训,忽略了高年级心理委员培训,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特质的心理委员开展的培训工作较少。

相关文章:
  • 1 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
  • 2 小学高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及对策
  • 3 指向计算思维培养的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案例研究
  • 4 前置性学习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 5 习得缩写方法 掌握缩写技能
  • 6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有效策略
  • 7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创新研究
  • 8 关于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 9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 10 微信平台在家校亲子共读中的作用解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