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史明岑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7期 本文字数:2681
[摘 要] 在书籍装帧设计
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历经十年完整的实践经历和观察,发现学生对书籍装帧设计行业的现状是悲观的,纸质书的兴衰历程让学生唏嘘不已。尤其是生长在电子时代的青少年们,在设计实践中频频发出设问:究竟是不是该放弃纸质书了?不断思考阅读习惯的变革是否会让纸质书的未来最终走向灭亡。从差异化设计的角度,解读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深刻感悟,什么是可以让纸质书长久流行的秘诀。
[关 键 词] 数字化;书籍装帧;纸质书;差异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7-0133-03
近些年来,“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这个词备受关注,“数字化”就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數字技术,涉及计算、存储、传输、交互等。“转型”,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总的来说,就是要从传统方式转变到数字技术。①
同时,对出版行业而言,我国数字化出版也进入了较快发展的阶段。《2017—2022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提到,产业融合逐渐深入,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大众传播领域不断发展,传统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发生改变,新媒体传播方式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互动成为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数字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内容的编辑、制作、印刷、复制、发行、传播和消费都与技术进步紧密相关。②
在知网中谈到与数字化书籍相关的文章有近两万条,其中不乏谈论书籍设计在数字化阅读背景下的转型。的确,数字化书籍的便捷性以及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与传统纸书的争夺愈演愈烈。在书籍装帧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我感受到正处于数字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原住民——高职学校的学生对数字阅读设备更加偏好,在
课程教学实践中总是会讨论一个陈旧的问题“传统的纸质书究竟会不会消亡”。这个问题的终结也多被学生主观认作传统纸质书是存在的艺术品。我不断反思,在数字化阅读背景下,传统纸质书的未来发展究竟在哪里。
在近两年课程实践中,我首先从心理学角度向学生解读纸质书的不可替代性。
一、从脑科学属性解读纸质书的不可替代性
科普作家喻柏雅曾经在2020年《读库》中讨论过“纸质书究竟会不会消亡”这一问题。从脑科学解读了电子书无法取代纸书的原因。
文中提到:“当我们拿到一本纸质书以后,会在大脑中建立一张认知地图。”③从物理属性来看,它更符合人的认知习惯。在翻阅目录的同时,已经在构建这本书的知识系统,这个过程更像是利玛窦的《记忆宫殿》里用地点定桩的方法架构空间性知识体系。阅读过程相当于一次空间探索,对一本书认知地图的建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视觉
我们对知识的回忆表现为空间记忆。对书里的某个段落、某句话、某一页配图等,我们会直接想到是在书本、页面上的某一个位置。在教学中我会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用视觉架构认知地图的例子:钱锺书和杨绛的家里没有多少书,他们需要的时候就到图书馆拿,好像脑子里有一张地图。别人请教冷僻的问题,他随口报出:你去哪里找哪本书,在哪个部分上能查到。他对书籍的记忆是身体感觉和空间式的。同时我们会在书页里做笔记、写感想,这些都会帮助我们记忆起书里的内容。
(二)触觉和动作
触觉和运动觉也起主要作用。在阅读传统纸书时,由翻页感受到左右手两边的重量变化,由皮肤和肌肉感知到的物理变化也能帮助我们定位、记忆文字的位置。与拿kindle看书相比,阅读纸质书更能准确排列整本书的逻辑顺序。是因为阅读纸书时,双手感知到的物理变化是与故事进程相伴发生的。而阅读电子书,不存在除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线索来辅助我们记忆故事内容。阅读知识类书籍,纸书的优势更明显,因为知识类的书建立在“逻辑流”的基础上,而双手带来的“顺序感”是把握逻辑流的一个重要手段。
因此,传统的纸书是空间性的,就好比一座建筑,而电子书是线性的,所有的字体、字号大小比较固定,排版格式都相对统一,除了文字之外并没有利于识别的记忆点,阅读电子书更像以前人在学习外语,靠听来提取重要内容,无法形成空间式记忆,难以架构认知地图,电子书所承载的内容自然不利于提取。
(三)听觉
在课程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体验,是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内听觉。我们在阅读时会不自觉产生默读行为,大脑中并行着语音加工和语义加工两条线。默读时我们大脑听觉的皮层被激活,同时也帮助我们进行语义的理解。只有默读的速度与神经元放点频率一致,,文字信息才能够得到最有效的加工。默读太快或太慢都会打乱神经元的节奏,难以传递语音韵律之美。
电子书的缺陷是界面的重复感让阅读者容易读得太快,由于语音加工跟不上就难以对文本进行深度加工。而提到有声书,在阅读中视觉与听觉对文字的加工是相辅相成的,有声书只剩下听觉参与,阅读效率会大打折扣。声音是线性的,过去了就很难再被提起形成重复刺激,而长时记忆的形成,需要外部信号不断重复刺激。因此,听书能回忆起来的内容寥寥无几。
(四)嗅觉
嗅觉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经常说书有香气,这不是一个修辞。书的气味主要源自纸张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所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人类可以分辨多达一万亿种不同的气味,远远高于人眼对色彩(几百万种)和人耳对音调(约五十万种)的分辨。跟视觉和听觉记忆相比,嗅觉记忆不仅难以遗忘,还不易受到干扰。因为嗅觉信息不需要经过丘脑的中继,而是经嗅球直接传入嗅觉皮层以及杏仁核、海马体。杏仁核主司情绪记忆,海马体主司空间记忆,两者互相作用。因此,当我们读书时闻到的书香和情绪发生了联结,就会条件反射般激起阅读时的情绪。而让电子书散发书香并不是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