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古丽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5期 本文字数:2951
[摘 要] 新時期的大学生朝气蓬勃,自信乐观,但有时也会兼具诸多负面特征,如狭隘、自卑、暴躁、茫然等。本着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大学
班主任应有崇高的个人品质,良好的心理疏导技巧,在充分了解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后,要慧眼识珠,因材施教。在管理方法上更应严宽适当,注重引导。新时期,大学生应该做一个有担当、有理想的爱国青年。
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及时进行思政教育,为师亦为范。新时期的班主任肩负更大的责任,只有通过正确的途径,利用正确的方法,把握正确的时机,才能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班主任;管理;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5-0178-03
高职院校不仅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平台,更是培养德才兼备、健康有用人才的摇篮。大学生都经历了十多年的“寒窗”苦读,踏入大学校园,开启人生新的旅途。他们抱着汲取知识的渴望,向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激情,憧憬鲜花烂漫爱情至上的浪漫,胸怀“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气与大志。有的学生从踏入大学那一刻起,就定下了奋斗目标。但也有部分学生对陌生的大学生活、模糊的自身规划及毕业后的人生不定而感到焦虑。大学老师对于他们赋予了更多期望,是他们飞向梦想的翅膀。班主任是他们第一个接触,也是大学期间伴随他们时间最长的老师。班主任肩负重要的使命与责任,需要有爱心、真心和暖心。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的引领者,学习的助推者,生活的关爱者。
一、新时期大学生的负面特征
新时期大学生朝气蓬勃,思维活跃。他们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生理上已基本发育成熟,但心理正处于过渡发展期。这个时期往往表现出很多矛盾性和复杂性,给班主任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大学生的负面特征表现,因生活环境不同而表现不同。
(一)家庭方面导致的负面特征
近年来我国家庭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由于这个时代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家人宠爱,养成了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形成了自私自利、心胸狭隘、缺少担当等不良品质。有的家庭管理教育方法不当,简单粗暴,不善于沟通了解,加剧了青春期学生的逆反心理;这样的学生遇事后,往往会表现得不太冷静和易怒暴躁。有的学生出生单亲家庭或缺少父母的陪伴,导致他们孤僻内向、自卑敏感,出现社交恐惧,有遇事退缩的表现。
(二)网络方面导致的负面特征
在这个网络时代,有些学生经常上网、玩游戏和聊天,或者被动接受一些不良信息等,有的学生崇拜网络偶像,开始学习和模仿,尤其是穿衣打扮方面,形成大手大脚花钱习惯,影响人生观价值观取向。
(三)对大学的认同感不足导致的负面特征
有的大学生刚踏入校园,接触到以前从未接触到的各类课程、五花八门的社团组织、精彩纷呈的文体活动等,不知该从何处努力,茫然失措。有的学生由于心中期望的大学生活与现实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为或对专业课和基础课程学习不力,或对专业的认同度不高,或对参加各种活动“被迫性”,或对住宿生活的不适应性等,让他们感到挫败,丧失斗志。
(四)思政教育不足导致的负面特征
高中阶段的学生各科学习比较紧张,关注国际环境及国家大事较少,甚至有的学生从网络上被动接触了一些片面信息或者断章取义的错误观点等。这些都会导致他们缺少过硬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大学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筑牢思想底线,树立爱国的崇高思想。
这些负面特征在大学生中或多或少均有所表现,林林种种。班主任需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了解班里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动态,给予他们最好的帮助和正确的引导,为师亦为范。
二、新时期班主任应具备的品质
高职院校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既要有别于本科院校,也与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有很大区别。大学生在思想上仍然没有成熟,而大学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班主任不仅需在学习方面给予学生正确指导,而且在思想方面也要给予正确引领,生活方面给予关心和关爱。
(一)拥有崇高的师德精神
师德即为“师魂”,是良好人格品质的具体表现。只有具备崇高的师德,才能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躬行实践。“师者,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的关键过渡时期,班主任良好的个人品质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班主任正确地为人处事,,会起到榜样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崇高的师德更应该体现强烈的责任心,才能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班主任不仅需要自身正,更需要付诸实际,具备过硬的育人本领。尤其对于青年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提升自己应对紧急情况及特殊事件的处理能力,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也可以参加各种培训和向管理班级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不断锤炼自己,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班主任时刻要记得自己的责任与担当,而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听之任之,存在放任自流的不负责任的态度。总之,班主任高尚的品质,崇高的人格,是树立良好班风,指引学生正确发展的关键之一。
(二)具备良好的心理疏导技巧
调查表明,一些大学生表现出浮躁和焦虑,孤立自闭,敌对极端等负面情绪。这些不利因素势必形成人际交往障碍,严重影响其今后身心健康发展,从而导致校园内暴力恶性事件屡次出现。班主任需关注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特征,认真分析他们真正的心理需求,针对性地给予切实的关爱和疏导。做到不夸张、不渲染、不冷漠,在充分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解决心理方面遇到的困惑。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与压力、机遇与挑战时应具备的健康心理素质,遇事不慌张、做事不极端的良好心态。班主任只有以“第一视角”走进他们内心世界,了解这部分学生的内心想法,才能把握他们心理方面存在这些负面特征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标本兼治”。首先,班主任需从大学生的平时生活和学习入手,与他们进行平等、轻松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逐渐走进他们的内心,如此才能了解他们的真正想法及出现心理偏差的原因。其次,还可以通过向班级其他的学生了解、与其家长及任课老师交流等方式,达到充分了解学生的目的。班主任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一旦发现问题就应及早进行心理干预。进行心理辅导时,年轻班主任可能经验不足,可以请教专家或带班多年的老教师,做到有针对性地疏导但却不能渲染问题的严重性,以免给学生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