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设置及运行研究

2022-03-2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高明霞 方娟 王秀娟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0期 本文字数:2582

  [摘           要]  为了更好地满足本科生的个性化培养目标,结合北京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际需求,制定了针对该专业的分类型本科导师制度,从2017年开始在北京工业大学近三届本科生中进行了持续实施。通过实施前后两届本科生实际数据以及实施本科生的主观问卷调查,分析了这一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可实施的改进建议,用于完善这一制度的实施细则。
  [关    键   词]  本科生导师制;物联网工程专业;个性化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0-0070-03
  为了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要求[1],,各高校各专业从自身特点出发提出了各种本科导师制模式用于提升大学生素质与能力[2-5]。其中很多学校的导师制是班导师制,这种制度本质上就是辅导员制度的改进,以班为单位多设立了一个学业辅导为主的班主任。由于资源有限,这种方式很难满足不同学生对科研、竞赛、专业等方面的不同个性化需求。真正意义上的导师制模式源于15世纪的牛津大学,这一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实施点对点的,师生深度交互式的交流管理模式。因此,这一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合适的师生比例。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北京工业大学的新型专业,从2015年开始招生规模在30人左右。目前有可以担任导师的专业教师共24名。师生比例接近1 ∶ 1,比较符合开展点对点导师制。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新型专业,一方面学生及家长对该专业的认识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初入校的学生缺少学长、学姐的言传身教,学生在专业课选择、参加竞赛、参与科研项目,甚至是工作实习、工作选择等环节都会遇到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该专业面临的问题,促进北京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本专业从2017级本科生开始全面实施了点对点的本科生导师制。
  一、导师制规范
  为了让导师制方案适应北京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先期通过走访本专业的班主任、部分毕业及在读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发现学生目前面临的基本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如何选择和专业、爱好吻合的方向及对应的选修课程。(2)本专业现有竞赛基本情况。(3)如何学习并参与一些提升实践能力的项目。(4)如何参与一些科研类项目或课题。(5)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求助方式。
  能担任导师的专职教师目前集中在体系结构研究所,专职教师的特长大致也可以分为四类:(1)专业课程辅导。(2)竞赛和实践类项目导师。(3)科研及论文撰写导师。(4)其他类。通过学生面临问题以及教师储备知识之间的匹配,最终制定了适合本校本专业的本科导师制度。其显著特点就是:将导师分为科研项目型、竞赛型、学业辅导型和其他四类。并针对不同类别导师能提供的帮助,制订了不同类别需求的具体实施方式,形成了针对个性化需求的本科导师制规范。
  二、导师制运行情况
  完善了规范后,通过后期的专业宣传以及面对面的双选会等一系列实施措施,本科导师制在2017—2019三届学生中进行了持续实施。下表1是三届学生初选导师情况。合计删除了重复出现的教师和学生。从表中可见,想提升学业辅导的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加,科研和竞赛有升有落。深入分析具体导师后发现:存在导师高度重合的情况。比如,科研类导师2017级和2018级有5位导师重合,而竞赛类有三位导师重合。为了解决导师高度重合的问题,需要从导师宣传和制度两方面进行调整:一方面需要大力宣传其他导师的研究方向,增加学生对新方向的兴趣;另一方面设立一个导师最多只可以带三个学生的制度限定。
  三、运行情况分析
  为了比较导师制实施的效果,我们做了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研究。客观方面,通过实际数据进行纵向比较。表2是制度实施前后两届毕业生在发表论文、竞赛获奖、参与项目以及升学率等方面的数据比较。从表2中可见,2017届的学生参加项目和竞赛获奖的比例有显著提升,说明本科导师制在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有成效。项目和竞赛是目前本科导师制中重点设立的两种导师类型。升学率这个综合指标2016级略高,是因为统计时计算了二战考研成功的学生,2017级2021年毕业的本科生二战考研的结果未定,依然有9%的学生在继续考研。
  主观方面,设计了相关调查问卷分发给参与者。问卷共9个题目,类型涉及单选、多选、打分、填空。內容围绕导师类型、沟通频率、沟通内容、获取成果等方面进行设置。通过三个微信群发送给了64个学生,收到有效问卷44份,考虑到有些学生经常不回复微信,接近70%的比例基本在可接收范围。除了涉及基本信息的1、2题目外,下边通过具体数据分析参与者的主观认识。
  图1是题目3、4的统计信息。题目3是多选题,目的是了解导师类型设置是否合理。44份问卷得到了56个选项,说明确实有学生有多方面的需求,导师制度的这一设置比较合理。从图中可见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学业辅导,说明这些学生对学业不自信。已经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开始兼顾科研和竞赛这些更高层次的需求。题目4是单选题,目的是了解导师和学生的沟通情况。从图中可见,一月一次的频率占比最高,但是一学期一次甚至于不沟通的合并占比已经接近45%,这说明接近50%的师生沟通存在严重问题。沟通少,学生获得的指导建议就少,导师制度的设定就起不到作用。通过和沟通频繁及欠缺沟通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可以看出沟通多的学生有一个显著特点:善于主动接触教师;而沟通少的学生普遍主动性弱,即使教师安排了对应的会面或活动,这类学生也没有提出具体的需求。所以,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接下来需要制订更细致可行的规范来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关文章:
  • 1 初中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的融入
  • 2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 3 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 4 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 5 初中物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 6 情景设置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7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措施探析
  • 8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9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10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