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杨立浩 张琪 何华锋 郑建飞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0期 本文字数:2492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逐渐成为教学模式研究的热点。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质量评估问题,在充分分析“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特点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线上课堂表现、线下课堂表现、期末成绩、专家建议、学生反馈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AHP方法计算了指标体系的综合权重,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质量评估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撑。
[关 键 词]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指标体系;AHP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0-0082-03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教育技术日臻成熟,基于雨课堂、腾讯课堂等线上教学App的互联网教学模式发展迅猛。与线下教学相比,线上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1)拓展了课下交流学习的渠道,学情收集及时、可靠。通过线上教学App的合理运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课下交流更加顺畅,预习、复习的组织更加有序,效果量化可查,学生学习的难点、困惑反馈准确。(2)教学互动手段多样,为过程考核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途径。线上教学App提供了多样的课堂互动手段,能够将许多线下教学难以考核的因素进行量化衡量,为过程考核手段的丰富提供了良好平台。(3)组织方式灵活,不受课堂形式限制。线上教学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组织灵活方便,非常有利于针对课堂学习的难点通过线上微课等形式开展查漏补缺,便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补充学习。基于线上教学的上述优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日渐成为各院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的热点领域[1-2]。
由于“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各授课老师对该教学模式的理解还不尽相同,具体组织实施的模式方法还有所差异。为评价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发挥“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最佳效益,必须探索一种较为科学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质量评估方法,,为该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但是因为缺乏定量评估依据,如何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成为开展教学质量评估的一个难点问题。
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指标体系的构建要符合以下基本原则:(1)科学原则。建立的指标体系要能正确表达“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主要方面,反映评估对象的主要问题。选择的指标在数量、相互关系上要科学、客观、真实。(2)客观原则。确定评估指标体系时,应尽量以客观实际为依据,尽可能避免主观意志对指标体系构建的影响,对于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应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見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确保建立的指标体系具备良好的客观性。(3)简明原则。在保证不影响“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质量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建立的指标体系所包含的指标数量应尽量少,避免因为指标数量过多为评估增加不必要的难度和工作量,乃至导致评估过程的偏差和冗余。(4)独立原则。指标体系中所选择的指标应互斥、相互独立,尽量减少指标之间的重叠程度。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评估模型的复杂程度,有利于获得准确性较高的数据,这要求每一个指标应具备独立性以及不可或缺性。(5)完备原则。为准确评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需要从各个侧面全面客观地反映“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主要影响要素、教学质量及其构成要素,对各个指标进行全面分析,避免遗漏。同时,还应把指标放在教学质量评估的整体中进行综合考量,不能孤立、简单地只考虑指标本身问题。(6)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定性评估标准通常是基于大量抽象原则确定的,需要相关专家根据实际经验进行判定,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客观性难以把握;而定量评估是用数量表示的方式进行评估,不仅增强了评估的可操作性,评估的结果也更加具体和准确。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实际中,总体上采用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估。
三、“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指标体系的构建
考虑到线上教学主要在课前预习阶段与课后总结阶段发挥作用,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辅助作用;线下教学则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在课前预习与课后总结阶段主要配合线上教学发挥辅助作用。二者均是“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主体内容和重要阶段,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均应统筹考虑。此外,期末考核成绩仍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最直观、最可靠的定量指标,必须融入建立的指标体系中综合考虑以保证建立指标体系的客观性。最后,为保证建立指标体系的完备性,学生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接受度以及教学专家对教学质量的认可度也应列入指标体系建立应该考虑的内容。
根据上述分析,综合考虑线上教学、线下教学、考察考试等不同阶段的教学质量,构建了包含线上课堂质量、线下课堂质量、期末成绩、专家意见、调查反馈等一级指标在内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建立的指标体系共包含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4项。其中,线上课堂表现主要从课前预习完成率、课前作业成绩、课前交流质量三个角度对线上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考核;线下课堂表现主要从课堂活跃度、课堂互动效果、课后作业成绩等方面对线下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考查;期末成绩作为教学质量评估的定量指标,可以增强评估的客观性;专家意见与调查反馈主要从教学专家和学生的视角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效果发挥情况进行评估,可以增强教学质量评估的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