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蔡丽红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0期 本文字数:2663
[摘 要] 总体
国家安全观是军事理论课宝贵的教学资源,对军事理论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将其融入军事理论课教学存在三大困境:一是军事理论课教师总体
国家安全观理论基础薄弱;二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军事理论课课程内容缺乏有机融合;三是教学方法单一,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难以入脑入心。高校可通过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扎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功底;凝练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容体系,有机融入军事理论课五大教学模块;强调学生主体性作用,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等有效路径,切实实现其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的价值。
[关 键 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军事理论课;价值;困境;路径
[中图分类号] E0-0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0-0052-03
2020年10月20日,教育部颁布《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各学科专业教育教学,在课程中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全面增强大中小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1]军事理论课是高校的必修课,是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军事理论课教学,帮助大学生掌握军事理论相关知识,科学认识我国国家安全形势,提高国家安全意识,自觉肩负起维护国家安全的重任,不但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军事理论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军事理論课宝贵的教学资源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党中央在立足实际、准确把握国内外安全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坚持的重要遵循。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囊括了当代中国国家安全的诸多要素、诸多方面、诸多问题和诸多维度,这些内容与军事理论课教学息息相关。此外,总体国家安全观所包含的十几个重大领域的安全问题散落分布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中国国防”“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现代战争”“信息化装备”五大模块中。对于高校来说,没有任何一门课程比军事理论课更适合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与能力,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机融入军事理论课五大教学模块,既是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应有之义,又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实现广泛推广的有效选择。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军事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军事理论课的终极目标就是维护国家安全,反过来,国家安全环境与形势的变化促使国家安全观的演变必然影响军事理论课工作的开展。依靠传统的“国防观”指导下的军事理论课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国家安全环境与形势,新时代需要“大国防”观,维护国家安全需要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尤其是非传统的国家安全意识。总体国家安全观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非传统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非传统性、总体性、高级性”[2]如果应用到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层次将提升到全新的高度。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军事理论课教学的现实困境
(一)军事理论课教师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基础薄弱
当前,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来源多样,构成复杂,专职教师的比例偏低[3],大部分军事理论课教师对国家安全理论研究、国家安全形势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深刻内涵认识不到位,理解不深入,例如,当前我国国土安全的最大挑战来自海洋国土,但部分军事理论教师对国土安全中海洋国土安全中涉及的问题认识不够深刻;对政治安全中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隐忧等一知半解;对军事安全中当今世界正在加速发展的新军事革命、经济安全涉及的金融安全、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把握不到位。此外,对于非传统安全,如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核安全,以及新兴领域的国家安全,例如,国际海底区域安全、极地安全、太空安全等更是似懂非懂,知之甚少。因此,在上课过程中,很多军事理论课教师不能详细深入地探讨国家安全问题,只能泛泛而谈,点到为止,无法引起大学生的共鸣,达不到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的效果。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军事理论课课程内容缺乏有机融合
《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各学科专业教师要结合学科专业领域特点,在课程中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内容,避免简单添加、生硬联系。”[4]军事理论课课程内容包括五大教学模块,分别是“中国国防”“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现代战争”和“信息化装备”。在2019年新颁布的《军事课教学大纲》中,“总体国家安全观”列入第二模块“国家安全”中的“国家安全概述”一讲中,其他四个模块,“中国国防”“军事思想”“现代战争”和“信息化装备”并未具体涉及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具体内容,这四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与总体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由于缺乏对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军事理论课紧密相关的内容进行系统地凝练、进一步有机地融合,使得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学方法单一,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难以入脑入心
目前,高校军事理论课课堂教学中,灌输式、讲授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仍大行其道[5],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仍热衷于宣读讲稿,授课语言具有很浓的学术味和书面味,不接地气,很难吸引学生的听课兴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种完整、全面、系统的高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6],内涵十分丰富、外延更加拓展,其中包含的每一不同领域的安全问题,生动有趣,可以深入探讨的问题却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在于当前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当前,“00后”已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00后”大学生是一群富有激情、眼界开阔、充满自信的青年,他们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强、表达欲望强烈,采用传统、单一的讲授法不适用“00后”大学生,容易造成学生“左耳进右耳出”,在他们身上很难取得应有的成效,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自然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