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黄诗婷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4期 本文字数:2671
[摘 要] 第二课堂作为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建设,深深融入技工学校校园文化中,成为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视点,强化了学生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工作,对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以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学生社团发展建设实践经验为例,通过社团建设专题调研及成果转化,剖析出“以顶层设计为目标导向、以价值引领为结果导向”相结合的思政第二课堂的理论价值及其对技工院校学生培育发展的实际意义。
[关 键 词] 第二课堂;顶层设计;教学实践;育人效果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4-0124-03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放在首要位置。这为技工院校的思政教师明确了工作航向,不仅要把第一课堂作为传授该学科知识的主阵地,还要结合当前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丰富的活动资源为依托,将第二课堂升级为实现思想价值引领的新路径。
本文以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的学生社团发展建设为分析对象,探索在新的历史阶段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创新第二课堂,将思政理论教学贯穿其中,充分施展思政第二课堂的育人效果。笔者通过对本院学生社团改革发展的过程分析,在理论上提炼出“以顶层设计为目标导向、以价值引领为结果导向”相结合的思政第二课堂新模式,并论述其对技工院校学生未来人生发展的积极作用,为思政第二课堂育人理念提供有力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一、第二课堂教学实况分析
实践证明,相较于第一课堂呆板的理论教学,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更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整合。在此过程中,针对思政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下面笔者将从学生情况、教学环境、教学成果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技工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15~17岁未成年的青少年,这部分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厌倦枯燥的文字说教方式,喜欢生动有趣、实践性强的课堂教学,为此学生社团成为思政第二课堂中最有力的教学载体。特别是中职低年级学生,他们受自身理论水平与知识储备的影响,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缺乏较好的学习理解能力,渐渐地失去了学习兴趣。鉴于此,凭借思政第二课堂中开展的各项活动,可以让学生寓教于乐,从而实现第二课堂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发挥思政育人功能成为当前思政教育的迫切任务。
(二)教学环境分析
学院对教学设施的扶持力度决定着教学的质量。目前,大部分技工院校把主要精力和经费投放在技能教学和竞赛中,这就削弱了思政第二课堂的扶持力度,以至于其经费匮乏、活动场所稀缺、活动时间不固定等问题频发,学生因此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此外,在实践教学组织过程中,由于学院思政教师资源严重匮乏,加之年轻教师业务能力不强,老教师积极性不高,且学校教学内容没有统一的规范要求、随意性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学实施难度,使第二課堂的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三)教学效果分析
思政第二课堂教学效果一般可以从教学评价和品牌活动的影响力体现出来。截至目前,技工院校对思政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但仍然存在着部分院校为应付上级检查要求,而开展临时性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事后往往以一篇信息宣传稿作为活动结尾,且参与活动的学生是经过挑选的,因此活动参与覆盖面小、无长期规划发展,活动难以形成特色品牌发挥长期影响力。此外,绝大部分技工院校在组织思政第二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考评机制,或是没有能将考评机制量化标准,从而无法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以至于活动实践流于形式,质量欠佳。
二、“目标与结果”导向结合:理念、案例、成效
技工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的专门教育。随着目前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技工教育的价值目标已由简单化地追求对其就业、职业能力的“有用”,升级为追求受教育者的高素质。以此通过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服务于国家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
基于这样的价值理念,技工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设定为——培养学生成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笔者在2019年《学校如何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专题调研中,通过参与思政第二课堂的问题研究与成果转化,得出要想通过思政第二课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以加强顶层设计为目标和实现价值引领为结果的导向相结合。
这两个导向各有重点,在第二课堂思政育人的实践中互相作用,施展各自的效能。
(一)以目标为导向,强化思政第二课堂实践体制建设
顶层设计和科学的管理机制是思政第二课堂构建的重要保障。在思政教育背景下,要求技工院校教学必须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内外,突出思政育人的目标效果,这就需要在借鉴日常课堂教学体制的基础上,顶层设计第二课堂组织架构、管理体制,促使第二课堂活动实践达到科学的规范化,从而实现学生活动有痕、考评有据。
1.顶层设计第二课堂组织架构——组建系部团总支
共青团中央印发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学院团组织是履行对学生社团的管理职能,支持引导学生社团规范发展的重要载体,这就说明团组织建设的健全与否,关乎思政第二课堂的育人路径是否通畅。以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学生社团机制改革建设”为例,该院在2020年初结合院系二级管理实施方案,探索分系管理模式,成功设立教学系团总支。工作组织机构的健全,促使文体类和专业技能类第二课堂有了明确的具体管理归口,院系两级教学实践得到了有效的资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