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成学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4期 本文字数:2612
[摘 要] 社会公德是每个公民的立身之本,同时也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中职
学生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所以,中职学校要充分做好社会公德教育工作,这样一来才可以更好地推动
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关 键 词] 中职;主力军;社会公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4-0136-03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社会公德是十分关键的内容,是一个公民在现实社会与生活中都必须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其中涉及人和其他人、和社会、和自然间的密切关联。所以,在中职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对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中职学校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中职学校要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在此基础上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每位学生都要学会做事,更为关键的是要学会做人,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技术技能,并且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做到德才兼备[1]。社会公德是对学生道德素养进行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准,通过开展社会公德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三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快乐發展。
(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不断发展的一个基础条件即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良好的思想道德建设与科学文化建设可以更好地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中职学生是我国社会未来的接班人与主力军,为了推动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对中职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这样才可以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另外,也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三)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国大力提倡帮助公民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个公民都能够做到爱国、友善,做到敬业、诚信。每位中职学生也都要树立较强的爱国意识,能够实时以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为先,要树立较强的社会公德教育,能够爱岗敬业、诚信为本,能够与他人和谐友善相处。通过社会公德教育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中职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策略
(一)制订科学的社会公德教育目标
对中职学校而言,其组织开展社会公德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遵纪守法、严格遵守社会生活行为规范的合法公民。在中职学校的社会公德教育教学中要树立科学明确的目标,要充分重视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要充分重视对学生和他人、和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调节,建立科学、健全的教育体系[2]。另外,要增强教育目标的层次性。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着不同的身心发展规律。所以,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育目标。首先,要增强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然后使其养成良好的精神文明习惯,之后实现其思想情感的升华,使其能够由他律逐渐转变为自律,层层递进,更好地优化教育效果。
(二)优化社会公德教育内容
为了可以有效地培养中职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要编制专门的相关教材,要保证教材的内容可以与教育目标相符,更加具有教育意义,而不是空洞、乏味的内容。中职学校要认真地组织开展社会公德教育课程,在其中融入社会道德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等相关内容。不仅如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实现学生的社会公德义务以及权利的有机统一,改变传统的理念。除此以外,要将传统以及现代的社会工作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目前,在我国的传统德育中包括许多积极的内容,如仁者爱人等,这是需要进行不断传承与发扬的。另外,在传统的德育内容中也会存在很多落后的内容,如封建等级思想等,这是与时代不符的,所以要摒弃它们。要将传统与现代的教育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为学生传授平等、民主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做好宣传与弘扬工作。
(三)选择社会公德教育方法
为了全面提升中职学校社会工作的教育水平,要实现对教育方法的创新与改革,不要为学生单纯地灌输理论知识,而是要不断地优化教学模式。在德育教学模式方面,国外专家提出很多不同的模式,例如,社会行为模式以及体谅模式等。我国在该方面提出的模式包括网络型模式、欣赏型模式与生态型模式等。中职学校要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状况,对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在实践中要选择用角色扮演法、榜样法、讨论法与体验法等不同的方式方法[3]。组织开展教育活动,使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主体性,使学生能够形成独立的人格,建立科学的“三观”,能够明辨是非,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理性、客观地看待人物与事物,能够严格地遵从公德的规范,严格地约束自我,更加自律、自强、自尊。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在中职学校中,教师对社会公德教育工作的开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不仅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而且也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示范者。所以,其仪容仪表、政治素养与道德水平都会对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建立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每位教师都要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不但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真正地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更好地融入学生,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这样一来才会使学生更加认可与喜爱教师。教师要不断地提升个人的道德素养,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人格魅力,更好地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做到言传身教,充分发挥个人的示范作用与榜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