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蓝荣杰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4期 本文字数:2566
[摘 要]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门类最全的制造业大国,并且正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凸显了人才短缺的矛盾,特别是适合企业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因此,很多企业出现了招工难、人员流动性大的困境,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心有余悸,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也不适合现代企业人才培养方法,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职业院校是培养企业一线生产力的主阵地,那么职业院校在培养高素质的生产力人才方法上是怎么开展的,每个学校都有不一样的“三改”特色和特点。主要阐述机械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经验,对基础理论知识转换为生产力的一些见解进行阐述。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三教改革;机械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4-0175-03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培养不出高质量的人才。
一、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探索教师能力提升
(一)参与企业实践、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高低,那么教师除了要有爱心、责任心和健康的心理之外,还应有与时俱进的专业能力,因为这是作为职业教育教师的必备条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企业的生产方式产生巨大变化,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一些教师自身缺乏企业生产经历,从校门到校门,在实施教学活动中无法做到与生产实际无缝对接,使教学过程容易产生平淡、枯燥无味的现象。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开拓视野,了解社会、了解企业生产。我们利用到企业参观的机会,对职业教育如何与企业接轨进行探讨,也积极参与企业生产中的技术改革,与技术管理人员一起探讨生产工艺的改进,了解企业发展方向。在向他们学习的同时,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企业实践中,既增强了自己的才干,也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二)教师亲历竞赛,指导技能比赛,提高综合能力
为了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我们还利用每年国家相关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机会,教师个人或指导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在大赛集训过程中,教师通过制订训练计划、制订竞赛训练内容、实施进度计划,掌握各种设备工具使用方法和零件加工技巧,提升了心理素质和人员公关等细节内容,同时可以借鉴技能大赛先进理念、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指导能力。教师学无止境,要不断跟着时代的节拍,,保持走在时代的前沿。通过以上最经济、机会最多的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不但可以使教师的技术技能不断更新,而且还使今后的教学活动像高山流水般自然流畅,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
(三)技能大师工作室引领,助推教师成长
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提升教师团队专业水平搭建教科研平台,提供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空间。我们利用大师工作室平台与企业的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盟共建,聘请企业技能大师、劳动模范到学校指导等活动。学校省级工作室领衔人带领成员保持与企业进行沟通,讨论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研究开发综合实训课程项目,并进行课题研究,定时举办教师技能和教学能力培训,通过系列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二、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探索教材改革
怎样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对此我们进行了讨论。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得到保证后,我们积极探索教材如何贴近企业生产实际。首先,我们先了解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基本素质有什么要求。其次,了解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针对企业的需求,我们对教材做相应的改革,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把基础理论知识转换为生产力的能力。进入企业,稍加培训就能上岗,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其二,我们定期对毕业生进行回访,了解他们在企业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从中找出学校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之间对接存在哪些不足,并加以完善;其三,我们利用学校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教学科研平台,与企业的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建立合作关系,聘请企业技能大师、劳动模范到学校指导,使校企合作更加深入。通过这样的形式,极大地提高了教材与企业生产需求的贴合度。
当然,在开发教材的同时,还应遵从中职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教学内容为学生“乐学”和“能学”。目前,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薄弱,特别在理论较为抽象的课程中更为突出,传统教材对他们而言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因此,我們根据企业需求和学生的特点,编写了一套本专业课的校本教材。教材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专业知识的安排上,紧密联系培养目标的特征,
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教材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该书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生产中的案例讲解,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学习。把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实践课题,进行学做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材中我们着重突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知识。我们根据模块教学模式编写了《F1赛车制作》《组合工具制作》《电动机器人制作》《小台钳制作》《商务车零部件测绘》《装载车制作》《电动筛制作》等校本教材。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特点,把基础理论知识和工艺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动手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经过每一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把理论知识转换为生产力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