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胡晓媛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1期 本文字数:2708
[摘 要] 中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为重要任务,将推动学生就业作为重要目标。通过
机械制图课程,学生能够获取“识图与绘图”的基本理论、实用方法,掌握一项社会技能。当前,在中职
机械制图教学中,很多学生缺乏预习、实践、探究等能力,导致学习效率较低。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创新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结合教学经验,从能力培养的视角出发,对中职机械制图教学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提升教学效率。
[关 键 词] 中职;机械制图;能力创新;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1-0046-03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围绕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展开教学,使学生掌握绘图的方法、产生创新的思想意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中职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学习、实践训练的平台,有利于学生了解机械制图知识,能够推动学生成长為专业人才。
一、中职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现状
(一)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基础薄弱,很多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知识时,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习惯按照教师的指令、安排开展学习活动。当教师未提出学习要求时,一些学生便显得无所事事。另外,,学生没有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不善于在正式上课前预习新的知识。所以,学生得不到训练,难以改变自学能力缺失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新的事物时难以依靠自身能力去了解新事物。
(二)学生缺乏探究学习能力
目前,从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来看,很多学生缺乏探究学习的能力。一方面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往往通过教师讲解的过程来获取新的知识,很少主动探索新知。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开展探究项目的能力。由于缺少训练,学生不具有自主选择探究项目、提出探究问题、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由此一来,学生只会机械地接受知识,不会主动地探索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在机械制图方面的专业能力将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学生缺乏思维分析能力
在学习机械制图知识时,学生会遇到一些抽象的知识、复杂的理论,碰到学习瓶颈。对于学习难度较高但又比较重要的知识,很多学生倾向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这一情况说明,学生缺乏思维分析意识,不具备良好的思维分析能力。针对此情况,教师本该加强引导与训练,但是一些教师默认了这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常常对学生说“如果实在理解不了,那就背下来吧”。由此看出,一些教师不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生缺乏沟通合作能力
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学生养成了独自学习的习惯,不善于和其他同学交流、沟通。一些学生认为,学习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只要好好听讲、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就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所以,一些学生不乐于、不善于融入合作学习活动。在合作学习活动中,这些学生要么不发表意见、特立独行,要么极易与其他同学产生分歧甚至“口角之争”。由此看出,很多学生尚不习惯与他人共同学习的方式,缺乏沟通合作能力。
(五)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
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实践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教学现状表明,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难以高质量地完成实践任务。在实践学习时,一些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一步开始;一些学生则不知道如何操作专业设备,难以运用所学知识。由于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并且难以发现出错的地方,最终导致实践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六)学生缺乏创新发展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未来参与社会竞争的必备能力,关乎学生能够为企业、社会带来的实际价值。目前,中职学生缺乏创新发展的能力,难以在机械制图领域实现突破和创新。在机械制图理论学习中,学生一般只是学习教材内容,了解各种专业术语和概念定理,难以对机械制图知识产生个性化认识。在机械制图实践学习中,学生一般以模仿为主,不是按照教材上的步骤进行实践,就是按照教师的演示过程进行实践,难以提出新的实践思路和实践方法。
二、基于能力培养的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自主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节奏、互动能力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因此,在进行机械制图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预习,使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了解课时内容。为了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教师可以使用导学案,将重点知识、预习方法等内容写入其中,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与指示展开自主预习。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制作微课视频,供学生观看学习,进一步优化学生预习效果。在学生预习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多个问题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比如在教学《尺寸标注》内容时,教师可以制作导学案,在导学案中设计“识记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了解标注几何图形尺寸的基本方法”等预习目标,创编“图样中的尺寸,不加以说明时,其单位均为( )”等问题,提出“阅读教材,了解圆的尺寸注法、角度尺寸”等预习任务。然后,教师可以将导学案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参照导学案的内容展开预习。这样,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另外,由于“圆的尺寸注法”等知识抽象难懂,所以教师可以制作微课,将自己讲解这一细微知识点的过程拍摄下来,并通过剪辑等技术,把图样、实物图片等案例融入微课。学生在预习时,通过观看微课,能够更好地理解“圆的尺寸注法”等知识。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可以首先提出“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包括什么?”“标注几何图形尺寸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等问题,进而了解学生自主预习的效果。
2022040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