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彭志华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1期 本文字数:2534
[摘 要] 首先通过中职
机械制图
课程和中职人才培养内涵及定位概述,明确了中职
机械制图
课程的重要地位,中职人才培养的内涵定位,接着对中职机械制图课程中存在的普遍教学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基于行动导向的研究理念,提出了解决中职机械制图课程问题的对策建议,即从教学目标的重构—以知识学习转变为能力提高、从教学内容的优化——以学科结构转变为项目结构、从教学方法的探索——从讲练为主转变为行动导向、从学习评价的设计——从一卷考试转变为综合考核。
[关 键 词] 行动导向;机械制图;课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1-0109-03
行动导向理念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优化和自我负责的过程。具体而言,一个人的行动是基于某一心理倾向所产生的一种有目的性的行为活动,那么在中职机械制图的实践性课程特征上,融入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将会助力教师更好地发展学生各项实践操作能力,保证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良性生成。
一、中职机械制图课程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研究机械图样的基础课程,也是中职学校机械类通用工种各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机械图样作为表达设计者思想以及加工制造和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是机械制造业用于指导生产、组织生产的技术性文件。假设,中职机械专业的学生无法掌握制图课程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不仅对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造成很大束缚性,还将影响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发展。鉴于此,中职机械制图作为一门理论、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所以将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贯穿到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还能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严谨作风和负责精神,这对于学生未来到岗就业起到关键性作用。
二、中职人才培养内涵及定位
中职人才培养的内涵,在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终形成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以及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与技能型人才。具体而言,在中职人才的培养内涵上,可以从四个层面理解:第一层面,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第二层面,重视学生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塑造,这是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特征;第三层面,重视学生“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是明确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现实价值,也是要求所有中职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综合能力的发展。鉴于此,在中职人才培养的教学定位上,应该放在培养生产一线的实际操作者以及具有相匹配的职业能力的目标上,这样最终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化、职业化发展。
三、中职机械制图课程中存在的普遍教学问题分析
(一)学科体系化课程形式影响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发展
首先,中职课程体系沿用了普通学校的课程体系设计,随着职业教育几十年的发展,职业教育打上了学科论的印记,这与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核心教学观背道而驰。其次,中职课程模式上,仍旧是“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划分,而不是以学生职业活动为教学中心,虽然在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明确划分背景下,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具有完整性与系统性的作用,但是也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发展性,阻碍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鉴于此,在中职学校以特色教育为核心的教学发展中,学科体系化课程形式将影响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所以作为一名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觉悟,提高自己的教学站位,从自身教学改革开始,去探索、去验证以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如项目式、任务式、工程式、岗位过程性等教学方式,以此立足于实践教学过程中,推动学生从实践操作过程中去吸收理论知识,在这样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才能保障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以教材为中心的开展形式弱化了师生的主动性及创造性
在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上直接决定了课程实施方式,在中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中,大多数教师沿用程序化、刻板化的教学方式,一味依托教材照本宣科地教学,而不是拿着教材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这样单一、重复的教学方式,不仅造成学生学习效率较低,还引起大部分学生的抵触心理。另外,中职生源成分多为初中毕业生,大多数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认知水平不高,所以只有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依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导向为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从实践行动中吸纳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不仅完成了一次有意义的自我教育学习过程,还能够顺应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保障学生各项学习能力及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行动导向理念下中职机械制图课程优化策略的探索
(一)从教学目标的重构——以知识学习转变为能力提高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有着大量的“点线面”投影、投影面体系等抽象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教师而言,可谓小菜一碟,但是代入学生的学习背景下,大多数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生,对于这些知识仍存在较大的學习挑战性,那么他们对于课程的学习,仅知道“学什么”的知识目标,这样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动力。为此,在中职人才培养目标上,课程改革应该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教学本位,要从岗位需要能力切入,建立学生应该“会什么”的教学目标,进而在课程中贯彻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加强“项目化”教学活动的设计,促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长此以往,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知识。
2022040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