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生本视域下支架式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究

2022-04-07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杨贤红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1期 本文字数:2573

  [摘           要]  在中职教育中,数学是必修的基础课程,数学的思维及核心素养在学生将来的继续学习和工作岗位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强化基础知识,其次要帮助学生较好地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利用支架式教学建构,从中职生的学情出发,探究支架教学模式,取得较好效果。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数学;支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1-0148-04
   一、中职数学“支架式教学”的实施背景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实施“支架式教学”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一)基于职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
   当前中职学校的很多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学习习惯不良、自律性不强等原因慢慢掉队,以至于学习获得感弱,渐渐地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在进入职业高中之后普遍文化课水平较低,尤其是数学内容本身很抽象,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更使学生的学习感到困难。因此,教师提高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作为中职数学教师就要努力探究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二)基于提升职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的思考
   支架,顾名思义就是支撑物体的东西。在医学上它能改善血液循环,提振心脏功能。我们的职校生,尤其是高职考生,大多受困于数学成绩,他们比谁都渴望借数学的支架来满血复活。而支架式教学比较符合中职生的特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基于学生的学情,而不是满堂灌。这些教学理念也恰恰与目前实施的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培养相一致。
   二、中职数学“支架式教学”的操作技巧
   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支架式教学”的前提条件就是搭建教學的“支架”,为此,我们首先要针对学情,基于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设计和搭建针对性的教学“支架”,因材施教。
   (一)“望闻问切”——科学诊断“学情”为精准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课前的学情分析非常重要,我们既要知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要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薄弱点。为了了解学生,本人一般会通过以下几点进行:首先是“教学观察”,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作业反馈中,善于发现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如何,计算能力如何,变能力如何,在教学课堂中,善于观察哪些学生爱动脑筋,,哪些学生在被动学习,学习兴趣浓不浓等。针对这些学情,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辅助支架,帮助学生提高积极性,并且慢慢攻克一些难点。其次本人会经常跟学生聊聊天,一是可以走进他们的心里,增加师生情谊。古话言“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能较好地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可以方便课堂有针对性地建立支架教学。
   (二)“因地制宜”——合理搭建“支架”有准备
   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教师已经了解了学生的大致学情,接下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问题建立合适的支架辅助学生学习。
   1.利用问题支架,帮助学生“攀升”。在“望闻”中,教师若发现较多学生的归纳水平不足,教师可以把知识探索的过程分成若干个小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设置一个问题,学生经过协作交流、自主探究找到答案,获得新知。这种问题式支架教学就是学生沿着教师设置的问题一步一步攀升,最终达到潜在的发展水平。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这一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教师直接给出通项公式或者让学生根据定义直接推出公式,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于是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建立问题支架,可以让学生自己沿梯而上,最终他们自己就可以得出结论。问题一:a2=a1+   ?学生根据等差数列的概念知道a2-a1=d,得出答案:a2=a1+d。教师提出问题二:a3=a2+d=a1+    d?教师再追问:a4=a3+d=a1+    d?经过这三个问题的铺垫,教师提出问题四:同学们通过前面三组公式,大家发现了什么规律?an=a1+    d,那么学生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后,即达到潜在的发展水平。
   利用建议支架,帮助学生“开窍”。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可以建立问题支架,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在必要的情况下,适时给予遇到困难的学生辅助建议支架,构建建议支架能够让教师把自己的灵感迅速传递给学生,对于学生困惑、有疑问的地方巧妙地给予建议,让学生恍然大悟。例如,在学习“对数的运算”中,面对很多题型,如果学生没有思路,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建议他们联想学过的公式,看看和哪个公式联系比较密切,启发学生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
   2.利用解释支架,帮助学生“解惑”。在课堂教学中,当中职生对教学内容不理解时,需要教师用智慧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来帮助学生理解,从而顺利地进入下一个阶段的知识学习。对于中职生来说,在学习向量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凭借自身渊博知识,以容易理解的解释,避免让学生对陌生名词产生恐惧心理。例如学习“函数的概念”时,面对如此抽象的知识,中职生往往会觉得迷茫,无法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其中的对应关系、定义域和值域等概念。

202204062139

相关文章:
  • 1 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
  • 2 小学高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及对策
  • 3 指向计算思维培养的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案例研究
  • 4 前置性学习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 5 习得缩写方法 掌握缩写技能
  • 6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有效策略
  • 7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创新研究
  • 8 关于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 9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 10 微信平台在家校亲子共读中的作用解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