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颜玉兰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1期 本文字数:2841
[摘 要] 深度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根本上把握文本核心,并通过对文本进行深入探讨、解析而锻炼自身语文学科思维品质的一种有效阅读方法。主要从探究性阅读、反思性阅读、结构性阅读、辩证性阅读以及整合性阅读五个方面论述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度阅读的具体指导策略。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教学;阅读;深度阅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1-0158-03
语文是重要的基础性课程,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文学素养,还能起到十分重要的文化传承、思维品质发展作用。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专业课程学习占据了其大部分学习精力,此时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地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引导策略提升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促使学生能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同步实现语言、思维、文化、素养等多个方面的齐步发展[1]。深度阅读是深入文本内涵的一种深入性、广泛性阅读指导方法,深度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课文特点,利用文本重点来提出关键性要点问题,驱使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探索与思考,从而在进行文本知识内化、加工、反思等思维活动中增强学生自身的语言能力、思维智力以及语文素养。
一、开展探究性阅读,揣摩语言艺术特点
深度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通过阅读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同时关注其在阅读中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的升华与转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阅读,通过指导学生对文本内容中的语言艺术特点揣摩、分析来实现对语文知识的迁移,在增强他们对文本内容深层理解的同时促进思维品质的探索与发展。
例如,在鲁迅短篇小说《祝福》的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可开展探究性阅读,指导学生认真地分析这篇短篇小说的语言艺术,通过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深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这篇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并不多,但是不同身份地位、性格特征、性别以及不同生活经历人物的语言特点是完全不同的,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一道探究阅读任务:选择文章中某一个人物角色,分析具体的描写内容以及人物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特点。在这一探究活动中,有的学生会重点研究祥林嫂这一形象,在她的儿子阿毛死后,她老是“直着眼睛”和别人讲孩子的故事,讲故事也总是会重复“真的,我真傻”,这句傻话是祥林嫂的倾诉,更是其内心的独白,而这一重复的话也直接形象地呈现出她的悲剧性格以及在遭受到沉重打击之后精神陷于麻木的状态;有的学生会探讨小说中鲁四老爷的语言特点,如在得知祥林嫂死去的消息后,他非但没有表示出同情,反而高声大骂“不迟不早,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此时,一个典型的封建卫道士形象跃然纸上;在听说祥林嫂被抢的过程之后,鲁四老爷说了一句“可恶,然而……”尽管这是一句不完整的话,但话语含义却依旧十分明了,“可恶”的是祥林嫂的婆婆抢人,严重影响了他家的声誉,“然后”则是一想到她们之间的关系,又会觉得婆婆对儿媳妇动手天经地义,这也充分地显示出了他的封建礼教立场。还有的学生表示在阅读课文时,柳妈这一人物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祥林嫂不停地说“唉唉,我真傻……”时,柳妈不耐烦地说“你又来了”,这种麻木、缺乏怜悯的心肠,无疑是对祥林嫂心灵的又一次打击;在柳妈的“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我不信,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等语言中,读不出一丝丝同情与宽容;而在柳妈诡秘地说道“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时,则与作者笔下的“是个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样的探究性阅读课堂上,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文本内容的深度解读,此时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清晰、深刻地领会语言文字表达艺术,还可以在语言艺术特点的分析中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让他们在多种思想观点的衔接中实现情感价值与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开展反思性阅读,领悟文本深层意蕴
深度阅读的开展要求教师不仅仅将学生思维局限于文本信息内部,更要适当地加以素材资源拓展,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深层意蕴。同时,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尽可能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阅读气氛,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发表自身看法,在思维交流的碰撞下形成相应的阅读反思,挖掘学生阅读潜能。从一定程度上说,深度阅读也可以视为对文本信息知识的追问与学习过程中的反思,那么深度阅读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在建立起充分知识深度、广度以及关联度的基础上增强语文知识联系,融会贯通,实现对文本学习的深刻认识。
例如,在《故都的秋》这一课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且通过阅读寻找如下问题的答案,即“作者文章中描写了故都的哪些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时突出了哪些特点?”“文章的叙事线索是什么?”“主要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思想感情?”等。而在阅读结束后,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阅读成果展示。为了强化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把握,带领其走進作者的内心世界,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思索,如果是自己来描写作者笔下的事物,会从什么方向去写呢?作者所描绘的景色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伤感与颓废的色彩,这是为什么?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郁达夫的其他小说作品,如《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片段节选,从而通过拓展性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进一步思考《故都的秋》一文中清、静、悲凉的艺术特点,,深层次掌握课文中作者将自身内心世界主观色彩与自然风光客观色彩相互交融的写作艺术手法。深度阅读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促使学生能够自由地交流、评价、分享,有助于聚焦知识结构建立,而在解读课文表达特征的基础上拓展性地融入课文素材,能够促使学生通过类比、探索、反思、发现等思维活动实现对文本意象的深度感悟,逐渐提高自身的形象思维、创造思维与文化素养。总而言之,反思性阅读活动是学生阅读技巧提升、阅读思维不断改进完善的基本过程,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在融合思维的情感中大胆辨析,同时主动地结合自身经验,对文本思想构建出新的逻辑性认识,最终实现深度阅读的语言知识迁移、文本深层意蕴以及学生自身思维创造能力的综合锻炼目标。
20220406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