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薛雷雷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9期 本文字数:2625
[摘 要]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国家倡导
大学生创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对全党提出支持青年
创业要求。但我国
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创新思路无法与时代发展相称。大学生创业蕴含生机,引发系列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协同创新模式下,高职院校要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通过体系化建设,达到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协同创新模式下必须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为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契机。概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内涵与意义,分析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协同创新模式下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机制。
[关 键 词]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9-0052-03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国外经济处于转型期,很多产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实体经济竞争力有待提高,需要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国务院提出“双创”方针,,借助技术扶持,整体提高了我国劳动力的素质。同时,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为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契机,也促进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2017年,国家实施高校学生管理规定,有“休学行业”“创新创业论文折算学分”等。加强学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培养高职创新创业人才的协同政策奠定了基础。通过贯彻落实国家在创新创业人才上的培养方略,从现阶段为“双创”型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及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等提供了需求保障。据此,在协同创新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可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概述
高职院校是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专科层次高校,根据地方发展情况制订招生计划,随着社會经济的发展,专业技术人才短缺要求加快高职教育发展,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创新是打破原有思想常规进行改革,创新意识是根据现实情况主观呈现勇于创新内在心理要求,在旧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实现创新能力的系统再造,用以激发大学生积极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专业与创新能力结合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战略目标、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一环。
(一)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内涵
创业者的基本素养为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还涉及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专项能力。专项能力是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可以提高创业者创新创业的成功率。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技能方面。随着市场竞争力的加大,综合能力成为创业者的必要因素,包括交往、管理、教育能力等。高职教育培养一线生产高级技能型人才,习近平在中科院十九次院士大会开幕中,将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国家全局战略发展的高度,并将其逐步落实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2]。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通过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引导高职人才培养方略,重新定位提高大学生“双创”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置入科教战略发展的高度。高职院校培养定位与社会人才结构对应,高职培养技能人才要关注其实践性,要突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对高职生的能力也随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层面仍旧需要培养“双创”人才,以达到较佳的人才培养效果,更好地满足时代的要求。当今国际社会竞争的实质是经济、科技实力,各国不断在科技领域投入资金,创新能力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3]。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我国关键技术核心受制于人,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成为未来中国创新创业发展的关键。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需在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谋划布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全面认识职业环境,技术是满足创新人才成长的基本条件,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成为发展的关键。随着新时代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提升大学生的“双创”能力已成为当前发展的必然,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更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创新创业协同能力创新培养
创新创业协同能力培养创新作为一项全新的思想理论,具有开放性等特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系统工程,以合作共赢方式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协同并进,尽力发挥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价值,合作的关键是克服闭门造车,对资源配置优化整合。在动态化的创新,相互协同贯通,最终在集体经验的获得中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功率[4]。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协同创新模式是深化高教改革的必由之路,在可迁徙性的人才培养方略中,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格局背景下,以人才培养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在大学生人力资源建设开发层面,全面掌握竞争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将高校的“双创”作为战略选择,教育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在国家建设层面,以高校作为主渠道,全面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助于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教发展的必然趋势,能与育人追求模式适应。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高教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5],为高校育人指明方向,推动高教的改革发展。
二、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创新创业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专业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必然,高职院校要明确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找出相应的培养对策。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深入发展的今天,实践培训平台初步建立,通过“以赛促赛”“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方略,增加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进一步改善其教学效果,完善落实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克服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偏差、培养环境缺乏有力支撑、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6]。
20220410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