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杨彦青 宋星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9期 本文字数:2485
[摘 要] “1+X证书制度”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新任务,并且将高职各个专业的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导向了全新的发展轨迹。改革之后,高职相关专业的教学重点转移到了学生知识吸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之上,进而实现了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全方位提升。从“1+X证书制度”的内涵及必要性着手,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切入点对其
课程体系重构问题进行了研究论述,希望能够进一步推进各项细节工作的创新改革并且推动国内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关 键 词] “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9-0076-03
“1+X证书制度”是2019年国务院针对国内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实践所提出的工作新主张,核心在于通过学历证书教育与技能等级证书相互结合的方式,改革现行的高职教育模式,进而按照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其灵活适应日渐复杂化的就业形势。将以上两部分内容整合到一起,既能够提升高职学生的理论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之后借助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学习活动,又可以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且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点的印象,对此需要提高关注度。电气自动化是高职教育体系中的老牌专业,主要承担着为相关行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工业转型的大背景下,以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重构为前提推进有关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能够进一步推进相关产业模式的转型发展,最终营造出全新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1+X证书制度”的基本概念
(一)内涵
从内容角度上来说,“1+X证书制度”既涵盖了高职院校旧有的学历教育内容,又涵盖了与市场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标准接轨的技能教育内容。将这两部分内容整合到一起之后,进一步强化了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并且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从宏观角度分析,推进“1+X证书制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以学历教育为前提强化自身的技能锻炼,进而取得相关专业需要的技能证书并且为今后参与就业竞争打好基础。[1]在此基础上,以职业技能证书为引导还可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改变其缺乏学习动力的问题并且让其找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以此为起点,他们可以找准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位并且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迅速适应工作单位的工作节奏,进而用实际行动赢得用人单位的认可与肯定。
(二)必要性
“1+X证书制度”的推广应用以市場为导向完成了对旧有职业教育模式的优化变革,变革之后职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将实现进一步提升并且在面对日渐复杂化的就业形势时也会更加游刃有余。对“X”证书的优化调整既是对高职相关专业证书教育体系的优化调整,又实现了对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挖掘、激发,因此能够实现相关专业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新形势下,各个行业的转型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了一系列新标准、新要求,因此,旧有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已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2]在“1+X证书制度”的引导下,高职教育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性特点都将实现进一步提升,并且有关人才培养工作与市场之间的联系性也会更加密切。对高职学生来说,这一系列的改革实践将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进而让其在瞬息万变的就业形势下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1+X证书制度”的基本现状
“1+X证书制度”模式中,“1”代表的主要是学历证书,而“X”则主要代表的是电气自动化领域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随着相关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各地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推进以“双证书”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电气自动化领域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主要包括维修电工高级技能证书、可编程控制器系统设计师(中级)职业资格证书、CAD制图员职业资格证书、单片机程序设计师资格证书、ASEA助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以上证书看似包罗万象,但其实已经远远落后于市场的发展脚步。近几年,政府主管部门大有取消有关证书的趋势,因此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改革局面其实也并不乐观。具体分析如下。
(一)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引导之下,有关行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推陈出新,这对以高职院校为主导的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未来5年内国内电气自动化人才缺口可以达到900万,而工业机器方面的人才需求将会达到100万。虽说整体行业发展趋势趋于稳定,但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却仍旧存在诸多问题,,滞后性是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没有及时更新课程体系,所以很多高职院校依旧在沿用原有的授课方式,并没有按照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相互交叉的思路开展各个环节的教学工作,因此整体教学现状其实并不理想。[3]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重点关注教学资源相对陈旧的问题,由于没有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更新教学内容,因此实际开展的教学实践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现行的专业课程体系之下,理论课程的数量要明显多于实践类课程。之后还有很多高职院校在盲目照搬本科学校的教学方式,虽说此举是为了保证教学水准,但其中对理论知识的关注与重视却给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学习阻碍。长远来看,这种以理论知识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模式也会影响到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全方位提升,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职业发展。
20220410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