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刘攀 王倩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9期 本文字数:2540
[摘 要] 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对创新型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探索高职创新教育新模式,结合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构建测绘类“岗课赛证创”一体化课程体系,从岗位需求、专创融合、校企合作平台驱动、“双创”教学团队建设、“双创”竞赛、1+X证书等方面进行论述,对“岗课赛证创”一体化建设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对测绘类
专业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有一定指导作用。
[关 键 词] 测绘地理信息;“岗课赛证创”;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9-0079-03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的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且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尤其是2014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互联网+”的时代下,迸发出巨大能量。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良状况下,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仍然保持了高速的发展态势,为国内生产总值的新增量。
根据《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0)》(该报告由中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在2021年10月份发布),截至2020年,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接近7000亿元,地理信息企业接近14万家,较上一年大约增加2万家,增速为18.5%,从业人员从2019年的285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337万人,增长了18.1%。各种新技术与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不断融合,大数据、云计算迅猛发展,北斗产业化不断加速,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对以测绘为主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1]。
一、岗位需求增加,员工素质要求提高
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在升级转型的进程中,持续发挥基础数据功能,推进“地理信息+”,提升基础支撑能力,对从业人员的需求不斷增加,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有很大变化。从具备传统的数据采集、绘图能力,到具备地理信息数据分析能力,再到无人机航测并能处理数据的能力,要求从单一到复合,从简单到复杂,从外业为主到自动化、智能化。不仅针对在校学生,还给在职生产人员带来很大的压力。2021年,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类共有455个
专业办学点,2015年有278个专业点,规模逐年快速扩大,与迅速发展的产业相匹配,但也出现群内各个专业发展需求度不同、发展不均衡的状态。
目前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中人员流动性大、人才培养动力不足、员工人均产值和效益较低等问题较为明显,因此对于在校生,用人单位对其吃苦精神、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和测绘新技术掌握或学习能力等都极为看重。
二、“双创”与专业教育融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21世纪的教育新理念:未来学习者要具备的三项教育护照,分别是学术性的、职业教育的,还有事业和开拓技能的教育。对于事业和开拓技能的教育就是创新创业教育,“双创”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激励学习者的创新精神,激发学习者的创业意识[2]。创新创业的目的要落实在企业家精神,这个核心要义在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指出,激发企业家精神,还要建设创新型的劳动大军。
部分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采取的是“边缘化”的定位,相对于主体学生群里,只对少部分有意愿的创业和创新的学生进行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独立于专业教育,两者的发展路径不同,“双创”将游离于体系之外,没有把“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没有融入培养体系当中。“双创”课程数量少,只是对原有课程体系的补充;种类单一,层次不清晰,没有形成逻辑紧密、前后呼应的关系;实践与理论课时比例失调,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双创”训练,理论、实践难以有效对接。
就“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本质而言,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达到更好的育人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需要将它们进行融合,构建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人才培养体系[3]。大学新生没有受过“双创”教育,创新创业能力很弱,培养起来是个不断积累、缓慢的过程。对于刚刚上大学的大一新生,他们处在基础课程教育的阶段,除了开设数学、英语等课程,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把创新思想、创业理念传递给学生,使其了解世界主要经济体关于创新创业的态势、竞争,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大力发展“双创”教育有重大意义,能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培养创新思维、开拓精神、提升综合素质,进而树立自强、自立和品质的精神。同时还需要专业知识的背景,以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例,在地形测量、控制测量专业课当中,除了对基本的水准仪、全站仪的使用做出要求,鼓励学生对仪器基本操作进行创新,如何更快、更好地架设仪器,更快、更准确地完成观测,对辅助的工具进行革新。提炼课程中的创新元素,创建创新的环境和营造专业氛围,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大二的专业课程数字测图、无人机摄影测量、施工测量等中,对测绘地理信息新技术的发展与趋势,交叉行业的应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邀请企业导师和优秀创业毕业生开展授课或者讲座,引领学生多关注创新创业的案例,与成功的技术专家和创业成功者近距离接触、沟通交流,学习实用的法律税务知识、财务常识,支持、引导他们参加学院、省级“双创”训练项目,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从而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在大三的专业实践中,运用学院的创业中心、创业孵化平台等,对有强烈真实创业意向并付诸行动的学生,在创业行业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调查分析,评估创业风险、创业机会把握,根据创业行业的特点对传统商业和“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选择、创业计划书的编写等方面给予学生全方位的评估、指导,助力他们创新创业。
20220410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