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新媒体时代民办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探索

2022-04-17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张军宏 马芳琴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6期 本文字数:2613

  [摘           要]  新媒体的发展为高校思政课的改革与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民办高校在新媒体时代需要更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建设,举全校之力构建思政课改革的联动机制,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打造产学一体的教师队伍,构建特色的评价体系,进而提升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    键   词]  新媒体时代;民办高校;思政课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6-0001-03
   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使命除了传播知识、教授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依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的网民达到9.89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9.86亿,这意味着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民办高校的思政课在面对新媒体势不可挡的潮流时,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发挥思政课应有的价值,帮助青年学生科学看待世界、社会与人生,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目前民办高校思政课改革的现状
   (一)民办高校思政课改革取得的成效
   1.学生对思政课改的成效表示认可
   根据本校思政课改的调研数据显示,对“目前民办高校思政课改对自身的成长帮助”这一问题,参与调研的大学生中,约55.3%的学生选择“非常有帮助”,约27.6%的学生选择“有帮助”,约11.4%的学生选择“一般”,,赞同率达到94.3%;对“您是否对目前民办高校思政课改的效果认同”这一问题,约52.8%的学生表示“非常认同”,27.6%的学生表示“认同”,16.8%的学生表示“一般”,赞同率达到97.2%。由此可以看出,民办高校近些年对思政课程的改革还是能够赢得学生认可的。
   2.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普遍接受
   新媒体时代,各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都一定程度上引入线上视频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授课。调研数据显示,对“贵校是否引用了线上教学资源”约98.3%的学生表示肯定,对“你是否赞同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约53.2%的学生表示非常赞同,约36.4%的学生表示赞同,约6.1%的学生表示一般;对“‘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我的学习兴趣”赞同率达到58.7%,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我对团队研讨的参与度”赞同率达到51.4%,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赞同率达到62.3%。由此可以看出,民办高校学生对于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普遍表示接受。
   3.学生对思政课增强“实践性”高度欢迎
   在新一轮的思政课改中,各民办高校都较为注重增强思政课的实践性,能够因地制宜地结合本地红色教育资源和特色产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一方面增强思政课的现实性,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相关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增强思政课的实践性,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总体来说,落实思政实践性也是民办高校在思政课改革中的亮点工作之一。
   (二)民办高校思政课改革存在的问题
   1.对思政课教改支持力度参差不齐
   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更多来自学校自筹和贷款,这一特殊性必然影响民办高校对教育教学改革经费与资源的投入。思政课作为通识通修课程,因其对于人才培养的隐性化与长期性,在民办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够确保五门思政课按照规定开设齐备已经难能可贵了。因此,民办高校囿于其自身的经费投入限制,对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资金与资源的投入、改革的支持力度等方面远远低于公办院校。
   2.教学内容的理论深度和高度不够
   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核心价值在于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目前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深度和高度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稍显陈旧,未能与时俱进及时更新;部分任课教师理论功底薄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无法对课程内容进行完整且准确的把握;专题式教学容易出现教学体系与知识的碎片化,不能将思政课原有的理论性、思想性的深度与高度展现出来;部分教师单纯追求课堂教学氛围,思政课本身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政治性不足等。
   3.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各民办高校已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开设五门课程,师生比不低于1 ∶ 350的比例进行建设。但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民办高校自有思政课教师数量与此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思政教师队伍出现“供给差”、教师专业背景、知识架构、年龄层次等都成为制约民办高校思政课改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民办高校本身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压力,校级领导团队自然将其更多的资源与关注点放在招生与专业建设上,对思政课的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关注度不足。久而久之,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在教师人数、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业务能力与科研能力等方面存在巨大的不稳定因素,影响思政课的质量提升。
   (三)民办高校思政课改革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课程建设刚性约束不足
   我国自“05方案”以來,在高校思政课上做了很多工作,也颁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等一系列文件,这些纲领性的文件对高校思政课的课程门类、学时学分、经费投入、师生比例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标准化指导。但在现实中,这些文件并不具备强制性,缺乏刚性约束力,使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困境之中。

202204172051

相关文章:
  • 1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措施探析
  • 2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3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4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 5 浅谈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
  • 6 浅谈开展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 7 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 8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
  • 9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探
  • 10 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途径探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