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骆黎阳 姚钰 徐天 董佳妮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4期 本文字数:2562
[摘 要] 近年来,随着高职扩招的不断深入,高职入学门槛持续下降,高职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与本科生的差异性也日趋明显,给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学生干部是高职
学生中的优秀群体和骨干力量,在高职教育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在XY
理论视角下,对高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进行研究,进而提出
理论视角下的人才培养途径。
[关 键 词] XY理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4-0117-03
一、XY理论的内涵
1957年,麦格雷戈在他的《企业的人性面》中提出了XY理论,对人性做出了正反两面的假设,为企业管理者分析了人的行为动机和方式,进而提供了激励员工的方法。其中,X理论建立在传统的员工动机假设上[1],认为人满足于低层次需求(生理和安全),强调要采取严格的管控手段和物质刺激来管理员工,其主张:(1)人生来懒惰,厌恶、逃避工作。(2)人缺乏主动性和进取心,不愿承担责任,甘愿被人领导。(3)工作中要对人采取强制、指挥、监督甚至是处罚等严格的管控手段。(4)要给予人一定的物质刺激,他们才愿意工作。(5)人们只关注自己的个人目标,对组织目标不感兴趣。而Y理论与此相反,建立在对人需求的认知上[1],认为人除了满足低层次需求外,还需要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提出:(1)人并非天生懒惰,当从事体力和脑力劳动时,就像娱乐休闲一样自然[2]。(2)人有上进心,会主动工作,愿意承担责任。(3)人在工作中能够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4)人有充分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条件下,他们愿意承担更大的责任,追求更高层次的满足,要通过引导和激励人们的内在动力,才能使工作更有效率。(5)人们愿意将自己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在一起,从而追求组织目标的实现。
二、XY理论对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适配性研究
XY理论最早诞生并运用于企业管理中,而企业与高职院校的管理环境不同,员工与学生的群体差异性也较大。因此,首先要对XY理论的适配性进行研究。
从现实角度出发,一方面企业设计、制造和销售产品(服务),而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和培养学生,在管理的本质和职能上具有共通性,都需要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激励来实现管理目标。另一方面企业的管理主体和客体分别是企业主和员工,而高职院校的管理主体和客体分别是教育者和学生,两者管理的落脚点都在人身上,,而人的本質具有共性特征,能够符合XY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
从校情实际出发,一方面高职学生干部有作为高职学生相较于本科或更高学历层次学生在学习、自制力、上进心和责任心等方面较弱的群体特征,满足X理论假设的人性本恶,需要教育管理者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实施严格管控来管教学生。另一方面他们也具备相较于普通高职学生更高的综合素质、更强烈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具有较好完成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或者倾向,更愿意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符合Y理论对人性善的假设。
从理论本质出发,XY理论的关键在于引导管理者要在了解X理论对人性本恶假设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Y理论的重要性,进而从重监督、严控制转变为重引导和强激励,最终实现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的转变。这也符合高职院校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综上所述,XY理论适用于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教育管理者既要采取“严加看管”的手段守住人才管理和培养底线,更应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激励学生干部通过自身努力成长成才,以此践行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三、XY理论下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近年来高职扩招的不断深入,高职学生群体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学生入学门槛不断降低,以浙江省为例,全省近五年高职院校分数线呈整体下降趋势,专科与本科间的差别也在逐年加大。另一方面高职招考渠道不断拓宽,其中,分类招考的社会生源拉开了学生的年龄层次,社会人群特征也给教育管理带来了新挑战。当前,高职学生的成长与教育经历、生源与生情状况都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在XY理论下,高职学生干部本身具有高职学生群体符合X理论主张的好逸恶劳、缺乏自制力、工作能力较弱等共性,但也具备Y理论提出的有上进心、愿意承担责任、能够自我管理等特征。因此,基于XY理论对高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现状进行分析。
(一)院校缺少针对学生干部队伍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培养方案
XY理论的关键在于引导管理者要在了解X理论的基础上,认识到Y理论的重要性。对于高职学生干部队伍而言,院校应充分考虑“XY”假设的两种人性,因材施教,分类管理,针对性地实施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虽然按照国家、省部、地区相关学生管理政策和文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全校性的规章制度和人才培养方案,但缺少针对学生干部队伍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培养方案。以浙西地区某高职院校为例,一方面学校通过实施《学生会组织改革实施办法》和《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条例对学生干部队伍进行建设和管理。现行制度虽然涉及人才选拔、评议和激励,但缺少培训、考核和奖惩等其他关键性环节,并且都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指导性文件,未能形成系统性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开展“青马工程”来培养学生干部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作风品格,侧重提升学生干部队伍人文思政内涵,缺少对他们工作技能、专业专长等个性化发展的关注和培养。
20220507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