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影响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研究

2022-05-09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胡鑫 沈红雷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4期 本文字数:2483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减弱,职业院校的就业率低成为常态。拟从职业学校就业率低下的现实问题出发展开讨论,着重剖析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低下的核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职业院校就业率低下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职业学校;就业质量;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4-0129-03
   一、前言
   在劳动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也逐渐由“新生决定毕业生”演变为“毕业生决定新生”,即只有该校毕业生拥有良好的就业前景,才能有效保障新生的质量,这也使各大职业院校将就业率变为评价职业院校的重要标尺。对此,笔者持相反意见,,单一的就业率指标使人们忽略了职业院校的就业质量问题,多年以来即便是政府不断地调整对职业院校就业的指标统计,但是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1]显而易见,人们对职业院校就业质量不高已经司空见惯。在国家政策向职业院校不断地倾斜、经费不断地输送、给予多方帮助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仍旧存在没有从事所学专业相关工作等情况。基于此,笔者对影响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核心因素展开剖析。不可否认,职业院校的潜力是有限的,不论是就业质量还是就业率都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想要解决也绝非易事。笔者认为职业院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非常重要且长久的话题,值得各职业院校深入思考,需要从根本上去剖析并解决学生就业质量低下的问题。
   从图1可以明显地看出,大部分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没有从事所学专业的相关工作,而是从事于一些低技术含量且较辛苦的行业。在本次调研的十个专业中,目前毕业后从事本专业人数占比较高的有美容美发专业和幼师专业,其學生在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比例分别为90%和85%。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汽修专业的学生,虽然在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相关工作,但由于没有技术含量且过于劳累,而选择辞职去打零工。其中,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人数占比最低为酒店管理专业,在当前大部分职业院校中,该专业的实际开设情况与质量堪忧。
   二、影响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分析
   如前言部分所说,如何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影响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相对复杂,本文在针对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追根溯源。
   (一)职业院校学生入学的被动性
   众所周知,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是属于中考失利的学生,他们成绩较差且尚未成年,又无法进入高中学习。别无选择,职业院校便成为这类学生唯一的出路,同时选择过程中学生大多还要依附父母,听父母的安排,导致家长的决定权大于孩子自身的决定权。大多数孩子被安排进职业院校,只为了毕业后能够掌握一门手艺,确保日后能够找到一份工作。[2]
   当然,选择职业院校并没有错,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选择职业院校就读,也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是自愿就读于职业院校。在这其中,孩子是否对职业教育有兴趣显然没有被考虑进来。另外,有些职业院校的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足够重视职业院校的学生。对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人员而言,对这些中考失利学生的要求较低。学校录取的专业是一个硬性的范围,而职业院校学生选择学校和专业不一定对口,有一定的无耐性。目前,最大的难点在于职业院校本身存在问题却迟迟没有去解决,使职业院校学生的厌学情绪逐渐增长。当学生在学校里不被重视,就难以获得存在感。再有,由于职业院校学生尚未成年且存在厌学情绪,导致职业院校的管理难度直线上升。在此背景下成长的学生,在毕业时仅仅是拿了一纸文凭,却没有真实的技能和本领。综上而言,这些是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根本原因。
   (二)专业教育缺乏过渡性
   由于学生在中考失利后进入职业院校的选择是被动的,导致其进入职业院校会产生诸多不适应,比如一些与初中知识千差万别的生硬专有名词与概念,导致学生一开始会很难适应,再加上这些职业院校学生本身学习成绩不太好,又加之自律能力、理解能力偏弱,使不少学生在职业院校难以获得新的知识,找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此外,在实践课程中,不少学生也难以理解教师所教学的内容,导致后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阶段和核心课程时,发现自身前期的基础知识过于薄弱,使实践操作难以进行。由于这些学生在职业院校的学习过程中既没有学习到过硬的专业知识,又没有打牢基础技能知识,故而造成了其在毕业后难以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岗位。随之而来的,会使这些无法满意就业的学生认为在职业院校的学习是白白浪费时间。
   (三)教育目的带有攻击性
   多年以来,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始终贯彻教育部提出的以服务为宗旨的教学理念、以就业为指导的教育模式目标、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方针。但一些职业院校在片面迎合教育部提出的目标,单一地追求就业率而忽略了就业质量。一些职业院校往往迫于实际的就业压力指标,不能够全面贯彻教育部提出的政策方针,只是在单纯地提高就业率的数量指标,而没有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质量。这种教育目的带有极强的功利性和追求数量的虚高性,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造成了影响,对这些未成年职业院校学生带来了错误的价值引导。
   (四)教改路径趋于导向性

202205072204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