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俏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4期 本文字数:2624
[摘 要] 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中办、国办相关政策中的精神,持续深化教育领域内的综合改革,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必须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遵循“稳中求进、优化完善”的原则,开展人才贯通培养试验。学生社团既是校园文化有效建设的载体,又是学生自愿形成的,以实现学生的共同意愿,并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促使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鉴于此,首先分析学生社团的背景与功能,并提出贯通项目学生社团课开展策略。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贯通项目;学生社团课;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2)14-0160-03
高职院校在实施教育时,应指导学生对当前的学习时光多加珍惜,能够心无旁骛地追求知识和学问。同时,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还应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解放出来,坚持“产教深度融合”的育人原则,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其创新思维。因此,学校需将科技创新和专业竞赛作为抓手,积极促进专业素养培养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融合,积极开展社团活动,以实现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教育教学质量的“双提升”。
一、学生社团的背景与功能
(一)学生社团的背景
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中学生日常学习和活动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通常学生社团主要是由学生自愿组成,是为了达成所有会员的共同愿望,依据相关的章程所组成的一种非营利的学生组织。中国职业院校的社团则是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自发形成的,并遵循相关章程开展学生活动。通常情况下,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社团突破了学校限制、系科和年级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作为基础,促使学生在有助于特长发挥的社团活动中,实现自身身心的全面发展[1]。
通常情况下,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社团主要是在保障学生课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在不影响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开展相关的社团活动,以便于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实现自身的身心健康成长。组织学生开展社团相关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校学习氛围的活跃,以促使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得以提高的同时,实现课余生活的丰富[2]。职业学院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在社团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思想交流、技术切磋等,最终在相互启迪的过程中,实现所有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贯通项目的学生社团,不仅提供给学生自我锻炼的机会,还能使学生走向社会,构建联络沟通的渠道,服务于学校学习、工作与生活,并构建学校之间的联系,学生团体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取长补短。
(二)学生社团的功能
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一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给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景象。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在开展校园社团活动的时候,应结合社团的现状、实际发展情况等,使得校园社团互动涵盖以下几个功能:第一,以社团拓展德育,构建契合学生发展的平台。高职院校中社团的成员人数比较多,常常包括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社团中各个成员之间彼此交叉、相互重叠,部分学生可参与两个及其以上的社团。因为社团的成员比较广,传播对象较多且速度较快,这通常更有助于学生接受并实现德育载体的拓宽。第二,促进学生的品格品质完善,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新时期,学生常常面临着各种心理困扰,包括前途困扰、事业发展困扰、婚恋困扰等,这些困扰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在集体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与其他成员进行友好相处,互帮互助,以形成集体荣誉感[3]。由此可知,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不仅能够形成良好的品格,而且还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第三,有助于学生的复合能力培养,扩展学生的锻炼舞台。新时期,社会所需的是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学生社团的活动当中,每个人都是领导者,也都是参与者、组织者,并对学生自身的复合能力加以锻炼。对于社团成员而言,其来自不同的专业,通过优势互补,就能使理工科的学生实现语言表达以及文学修养的提高,并使文科生的实践操作力提高,使体育类社团的学生形成强健的体魄,并促使其形成集体荣誉感以及团队精神。
二、贯通项目中职、高职、本科阶段衔接的问题
(一)缺乏成熟的教育管理体制
目前,作为年轻的实验项目,经过6年的发展,贯通项目基本上形成了层级结构相对完整的体系,且其制度框架与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却无法满足现代化的相关要求。学校教育的管理体系缺乏合理性,是目前制约贯通项目有效衔接的重要影响因素。近些年,北京市相关职业院校已经开展了管理体制的改革,这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解决了贯通项目不同阶段衔接的状况,但是,各个职业院校在教育过程中,仍旧存有“一视同仁”的管理状况。例如,贯通项目中职、高职阶段的教育中,学校的主管部门归属混乱,这就会影响师资的一体化建设、专业建设的一体化以及
课程建设实现一体化发展。
(二)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还是不足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仍缺乏相应的吸引力,,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通常有许多。(1)受传统化教育观念的影响,社会与大部分用人单位对于职业教育的具体认知存有一定偏见,认为普通的基础教育明显优于职业阶段的教育。受该观念的影响,就会出现严重的“普高热”。(2)各行业对职业教育的课堂参与度比较低,行业是职业教育贯通项目各个阶段衔接的重要纽带,在职业教育当中,人才培养通常与行业的参与指导具有密切关系。但大部分行业机构或者组织参与到办学中的动力不足,导致职业教育无法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
20220507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