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赵国平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4期 本文字数:2848
[摘 要]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教育目标不明确、教育方法单一、教育内容脱离学生、教育效果不明显、教育评价不科学等众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效果。应全面认识和把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采取相应措施,完善相关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4-0163-03
高职院校要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输出所需要的优质人才。高职院校需要结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的特征,培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需求相符合的人才。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人才的培养需要保证人才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赋予学生良好的品质,让学生更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现状进行阐述,然后总结归纳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策略,以期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设、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一、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即一定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通过政治观点、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展开有目的、有计划的且促使其拥有满足社会与阶级建设所需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主流思想文化的传承、主流意识形态的传递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每个人的成长成才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一,进行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政治素质,引导学生在面对各种消极的、落后的思想意识形态时,可以进行辨别、抵制,持续强化学生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其二,进行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强化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赋予其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较强的心理素质。市场经济的建设、社会的发展,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知识、技术,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对高职生而言,要认识到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毕业后顺利实现就业,在岗位中、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以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包括法律法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知识,能够促进高职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和良好品质的铸就。
二、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完善
国内高职院校通过开设思政课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赋予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与社会主流思想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毕业后使其有效融入社会,适应岗位,将自身价值实现与社会经济建设结合起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价值基础。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完善,在学生思想教育、理念引导、精神建设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并不显著,无法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信息大爆炸背景下,高职生接收到的信息各种各样,其中不乏消极的、负面的信息,容易对高职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产生误导、腐蚀等。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依然是填鸭式教育,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按照自身教学习惯进行单方面的知识讲解,不重视与学生的互动,没有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没有按照学生的需求、特征等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有效性等都大打折扣。不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无法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良好品质的养成、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等都无法给予应有的支持。[2]
(二)思政教育内容与方式落后
目前高职思政教育体系中,很多内容不科学,教学方法也需要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都应该保持与时俱进性,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思政教育内容与方式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育形式上,高职思政教育侧重于理论的传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政治素养、道德素质,但是在大数据时代,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接触大千世界,信息以形象化、碎片化、多元化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简单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兴趣。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思想政治课堂中,学生更愿意获取多元化、多样化的思想政治知识;其二,教育内容上,,思政教育内容已经和时代发展相脱离,思政教育以课本知识为主,没有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学生无法将所学的思政教育知识应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中,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思政教育的意义产生质疑。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希望能够在思政课堂中与教师一起了解、探讨各种时事政治、社会新闻。当下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管是教育方式还是教育内容上,都缺乏与时俱进,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育内容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思政教育与学生所处的大数据时代不相符合,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
(三)缺乏对人生观念、思想素质、综合素质的关照
很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的讲解,关于学生人生观念、思想素质、综合素质的引导教育所占比重过低,这样的教育模式弱化了思政教育基本功能。比如高职思政教师没有在课堂中通过信息技术等教学工具、建设校园文化等教学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对价值、人生、世界的正确认知,无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奠定良好的基础。有的高职思政教师在课堂中虽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但是和主科相比,思政教育课时有限,且思政教师也没有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与其他任课教师共同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为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一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不管是日常备课还是教学中,都缺乏与其他任课教师的沟通、合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将思政内容融入校园文化中。学生素质的高低与校园文化的建设息息相关,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等产生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影响,而当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没有将思政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20220507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