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职校问题学生与家庭环境关系及教育对策

2022-05-1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杨启梅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4期 本文字数:2735

  [摘           要]  高职校学生较普通高中生自律性和学习习惯各方面相对较弱,尤其是个别难管教学生,或会成为问题学生,难管教背后反映的是一系列的家庭问题,这些所有的问题均几乎与他们生活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从高职校问题学生家庭环境分析入手,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分析高职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以便高职校问题学生更快地回归到正常状态,更好地适应社会,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    键   词]  高职校;问题学生;家庭环境;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4-0169-03
   高职校问题学生一直都是高职校管理者的重点目标,管理难度在于不同的高职校问题学生个体反映出的具体问题差别比较大,以自卑、抑郁、叛逆、对抗、焦虑、自闭为主要特征,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多在于高职校生自幼生活的家庭环境,本文从高职校问题学生的家庭环境着手,探讨高职校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以使问题学生回归正常状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质量的高职校人才。
   一、高职校问题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来看,高职校问题学生反映出的更多是负面心理和情绪,缺乏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正面情绪,受各种外在和内在因素影响,而产生某方面的心理问题,诸如对抗、焦虑、抑郁、自闭的负面心理。就年级来看,高职校一年级学生较其余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差,原因是一年级处于刚入校的陌生阶段,各方面需要适应和过渡,问题学生干预也处于起步阶段,效果尚不明显[1]。
   高职校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解决,,会在学习、生活、成长、求职等方面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心理困惑。由于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社交范围不断扩大,行为叛逆且心智不成熟,身心的“叠加效应”会不断地冲击他们的心理卫生和精神健康防线。[2]在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中,典型的表现是因学习成绩不好所产生的自卑、自我评价低。他们既要面对家长埋怨“不争气”的压力和社会轻视职业教育的压力,又要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会影响高职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生源地、性别、家庭,研究表明,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非独生子女,非单亲家庭高职校生心理健康优于单亲家庭[2]。各项研究结果和数据提醒我们,只有找到高职校问题学生产生负面情绪的真正原因,才能找到相应对策,解决高职校问题学生的心理负面情绪和问题。据笔者追踪调研,对高职校问题学生负面情绪产生最大影响的是家庭环境。
   二、家庭环境对高职校问题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家庭环境主要包含了家人之间所形成的氛围,即家人之间的亲密程度和经济条件两个方面。事实和研究证明,在家庭氛围和经济条件均差的环境生活的高职校学生,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诸如焦虑、恐惧、胆小、自卑、抑郁、烦躁等。笔者追踪调研了几个问题比较严重的高职校学生,被调研的几名高职校问题学生心理产生负面情绪的共同原因均与家庭环境有关,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环境缺乏关爱与陪伴,高职校问题学生表现为自卑、叛逆、焦虑、对抗
   从依恋理论来看,这类高职校学生是缺乏对父母的依恋,“依恋是从婴儿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可能开始的一个过程。它是在婴儿和照料者之间形成的一种情绪联结,它让人们在身体上保持接近。②”对父母依恋感强的孩子有更好的安全感,更容易适应新环境,更好地成长和学习。高职校的问题学生自儿时开始就缺少了对父母的依恋,会在新的环境表现为不适应,管理者能明显感觉到他们的自卑、叛逆、焦虑,有时候又很对抗的状态。他们需要更长时间的适应,这也是高职校一年级的问题学生比较难管理的原因,他们还处在适应期。
   从积极心理学的韧性理论来看,高职校的问题学生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都缺乏心理弹回正常状态的家庭保护因子,即与负责养育的成人的亲密关系。[3]他们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因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无亲密人可以诉说,压抑焦虑,不易回到正常状态。他们的父母多是迫于生计压力而无法顾及他们,据笔者的调研,一部分高职校问题学生自出生便被留守在农村亲戚家或农村爷爷奶奶身边,在入小学时才被接回市里读小学;另一部分,是因为父母离异,离异后父或者母迫于生计而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自出生到读小学的六年基本无父母陪伴,没有能与父母建立亲密关系。在他们面对学习、生活、与朋友交往的各类问题和挫折的时候,没有亲密的家人对象可以诉说或帮他们排解,更容易产生焦虑状态,从而引发“替代性攻击”,比如今天他对朋友无端发火的原因不是朋友惹他了,而是他这次考试成绩比较糟糕,但是又无人诉说,从而容易引发假攻击,攻击的对象并不是挫折的源头,只有通过这种宣泄,才能讓他们消消气,但是长期下去,容易被家庭成员和学校管理者、同学理解为叛逆、对抗、难以管理。[4]
   (二)家庭环境消极贫困,高职校问题学生表现为严重自卑、自闭、无主见
   从青少年心理韧性保护因子角度看,这类家庭缺乏积极家庭氛围和社会经济上的优势[3]。第一,表现为此类学生父母在工作态度上的消极。长期无正当职业,无收入,靠年迈的祖父母或社会接济勉强够温饱,家庭经济长期处于拮据和贫困状态。由于原生家庭缺少生活上的积极氛围和规划组织,长期经济拮据,受此影响,孩子缺乏社会韧性,即缺乏勇于改变现状的心态,从而安于这种现状,变得更加不自信、自卑。第二,表现为此类高职校问题学生父母在对子女教育方式上的消极。他们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保护儿童及子女的意识,必然导致他们简单粗暴对待孩子,无论孩子遇到什么问题,不沟通,简单粗暴,打骂对待,结果是此类高职校学生在思想上严重自闭、无主见,他们在潜意识里对自己的定义是,做什么都是错的,什么都不如别人,不敢与人沟通,把自己关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甚至严重的时候,一整天几乎不动,木讷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别人说什么,他觉得都可以。无主见,迷茫、自闭,与班级其他同学之间融洽的氛围相矛盾。

202205072205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