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三教”改革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及实践

2022-05-1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杨梅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6期 本文字数:2520

  [摘           要]  为了更好地践行职业教育,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专业核心课程和思政教育的融合目前还处于磨合阶段,,相关研究还不够充分。以高职Web服务器端开发课程为例,开展教学设计及实施,探讨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实践。
  [关    键   词]  “三教”改革;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课证融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6-0091-03
   为确保“三全”育人和“三教”改革,坚持育训并举,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任务,解决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从注重体现课程的类型特点和专业特点,着力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學习效果,有效推动专业教学标准的“落地”,注重教学实施与学生的学习成效的关联性,注重教学内容的融合性,同时加强“三教”改革,体现教学设计的模块化及整体性,体现教学实施的项目化及有效性,对接“1+X”证书,有效进行岗证融通。
   以高职Web服务器端开发课程为例,立足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对接1+X证书“Web前端开发证书”,以“职教20条”方案为背景,进行“三教”改革,自编教材,为岗位职业能力标准的落地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同时,以项目为导向重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源自真实项目——“党史学习教育网站”。开展校企合作,课堂教学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尊重学生现实和潜在的需求,重视课堂趣味性,融入课堂思政及劳动育人,收集教与学的过程数据实时诊断,持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达成教学目标,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一、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整体教学设计
   为使毕业生“零距离”适应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要求,依托“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及学习能力。本课程打破以往的学科理论体系架构,构建基于职业能力目标实现的各个项目和典型工作任务,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将课程教学演变为一个连续的、能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训练场,真正意义上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任务化”和“实战化”。本课程的总体教学设计遵循“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并以真实企业项目为任务载体,用具体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重点突出课程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一)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重构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一个真实的企业项目“党史学习教育网站”贯穿教学始终,该项目背景描述如下:某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为了夯实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初衷,要求党员同志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了更好地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校拟开发一个党史学习教育网站,为全体党员提供在线学习平台。
   本课程对“党史学习教育网站”进行剖析和分解,依据软件开发流程,将Web服务器端开发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融入项目开发的每个环节中,着力教学改造,重构教学内容,形成八个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单元。在每个子项目单元,通过需求分析,进行总体结构设计和模块设计;融合知识点实现功能;完成项目的测试及部署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Web服务器端软件开发流程。
   如项目五“唱响红歌”功能模块主要针对文件API的应用进行知识、能力及素质培养,一共设计八个任务,每个任务2课时,共计16课时。每个任务又根据知识认知规律、知识难度递进规律拆解成几个子任务,开展难度递进式任务教学。教学内容重构图如图1所示。
   (二)以超星智慧学习平台数据为依据——有效分析学情
   通过超星智慧学习中心的平台化数据,结合前期知识技能的学习数据分析,学生已掌握了Node.js开发环境的配置,理解了模块化编程的概念,掌握了socket通信及HTTP协议,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完成了相关技能准备。学生初步具备进行前端开发的能力,但是对于后台开发还是基础薄弱,网站整体设计思路也比较混乱,编码意识及bug处理能力有待加强,网站整体架构能力及编码实现能力有待加强。面对日新月异的职业岗位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及时进行调整;教师也需要通过行业新技术及新应用的培训提高教学能力。
   (三)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结合学情——明确教学重难点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课程教学目标、企业实际需求,在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理论指导下,重构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确定项目单元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素质目标。并依据前期收集的学情数据,预判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专业教学与价值导向相结合——落实课堂育人
   本着“润物细无声”的理念,结合项目特点,在专业课教学中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结合。在教学环节中融入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整个教学设计秉承“传道、授业、解惑”的理念,以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为目标,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合情合理地结合项目背景,在适当的教学环节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改说教为引导,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念,将“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专业教学中。项目五的课程思政及劳育主题如图2所示。

202205082117

相关文章:
  • 1 初中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的融入
  • 2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 3 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 4 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 5 初中物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 6 情景设置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7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措施探析
  • 8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9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10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