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邹秋梅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6期 本文字数:2480
[摘 要]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教学发展的趋势,能为课堂教学提质赋能,而智能
手机的不当使用却对课堂教学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分析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教学督查结果,了解学生课堂
手机使用情况,继而依据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关键路径: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过程有考核,构建高职大学英语无手机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提高线下课堂教学的课堂吸引力,实现无手机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 键 词] 无手机课堂;混合式教学;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6-0094-05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诸多便捷,其中移动电子产品——手机尤为突出:我们可随时随地获取或浏览想要的信息。然而任何事情都具有双面性,我们对手机的依赖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年轻人。作为主要年轻群体的大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将手机随身携带进课堂,在课堂上成为低头族、拇指控,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同时,电脑、互联网和手机的出现给混合式教学按下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进键”,各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发起课堂活动,学生手机用来参与课堂活动,而不是看视频、玩游戏或者聊天等,教学更便捷,课堂更精彩,然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将从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的课堂手机使用现状出发,响应学校无手机课堂的倡导,构建无手机课堂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课堂手机使用现状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于2021年9月份开始开展教风专项督查活动,重点关注教师的课堂管理情况和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包括学生迟到、旷课、睡觉、玩手机等人数3人以上。及时公告每次的检查结果,表扬优秀课堂,披露问题课堂(见表1)。
公示结果显示部分课堂存在学生玩手机现象,包括大学英语和商务英语视听说课堂。通过访谈部分教师和学生,发现:(1)教师需要提出合理使用手机的要求。无手机管理的课堂,玩手机现象相对突出。有教师认为学生应该主动认真听讲,并参与课堂活动,而不是迫于教师的严格管理。因此,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手机使用无要求,导致自律性低的学生在课堂上随意用手机,游离于课堂之外。尤其当课堂无吸引力时,课堂玩手机甚至成为普遍现象。(2)统一上交手机有助于学生专注于课堂。上交手机的课堂,学生听课状态明显更好。根据督查公示,有少数课堂严格要求学生统一上交手机,放到前面第一排课桌上或布袋里。学生上课状态明显好于其他对手机无管理的课堂。学生上课使用手机主要是受身边同学影响,一旦全班统一禁用,他们便断了念头,专心于课堂。(3)教师需要提升课堂吸引力,打造有特色的课堂。每次督查公示都会表扬特色优质课堂。教师上课有激情,课堂活动精彩,学习氛围浓,未发现玩手机现象。该类课堂的教师都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有效聚集學生的注意力,学生高频参与课堂活动,无暇使用手机。(4)课堂上开展线上活动的课堂,不可避免出现玩手机现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当下备受推崇的教学模式。据访谈了解,大部分课堂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时不时用手机来参与教师发起的线上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手机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然而,,有的学生对手机非常依赖,完成课堂活动后,继续查看QQ、微信,浏览网页,甚至玩游戏,注意力不能及时从手机上转回课堂。
以上课堂分析结果折射出大学生普遍存在对手机的依赖感、对学业的疲倦感和对课堂的漠视感,是高校学风建设的“无奈之举”[1]。因此,高校学生应提高自控能力,提升信息素养,学会合理利用手机;高校教师应提升课堂吸引力,聚焦学生注意力到课堂中;师生联动,共同推进无手机课堂的实施,帮助高校学生放下手机,回归课堂[2]。作为任课教师,主要努力方向是如何在回归传统课堂的同时继续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关键路径
混合式教学模式(OMO),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在线教学平台把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进行扩展,“教”和“学”从线下物理空间拓展到线上虚拟空间,可同时进行也可错时开展。需强调的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关键不在于线上与线下的固定分工,而在于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知识解包和重新打包,促进线上、线下知识学习的有效自然衔接[3]。从功能定位的角度来看,线上与线下教学应各有侧重。Lee等认为线上应更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线下应更侧重开展具有挑战性、高回报的教学活动[3]。由此可知,混合式教学没有统一的模式,也没有最优模式,但无论以哪种方式或比例混合,其关键路径有三个:(1)线上有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4]。资源的难度要由浅到深,既有基础知识的讲解,又能满足高级学习需求的延伸。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给学生提供优质的在线资源。(2)线下有活动,供课中探讨、应用[4]。教师要掌握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做好学情分析,根据生源差异组织教学,开展个性化的课堂活动,既要有展示汇报,又要有小组讨论交流。(3)过程有考核,线上和线下,过程和结果都需要开展评估[4],要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空间和评价时间的多元化。使学生学习得到有效反馈,兴趣得到激发。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20220508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