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婷芳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5期 本文字数:2703
[摘 要] 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不断加快,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文化的传承,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作为教师,应当充分重视民族文化与素质教育结合的重要性,在
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将民族文化教育与当前的素质教育充分结合起来,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对
小学美术学习的认识,同时也能有效地增进学生对小学美术知识的理解,在提升美术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关 键 词] 小学美术;民族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5-0031-03
民族文化教学本身是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当前的教育教学阶段,由于受到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理念的限制,民族文化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还不能全面发挥出来。为此我们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全面增进新课程改革相关要求的落实工作,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前提,探索多元化的小学美术教学改革措施,进一步深化民族文化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提升学生和家长对于小学美术民族文化教学的认知度,在现有的条件下开拓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一步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稳步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一项与民族文化相关的创作作品的方式,能够发现学生的思维模式和独特的创造力及想象力,也能挖掘学生当前的多种心理问题。由此观之,小学民族文化教学的实现,在推动小学美术教学改革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導意义。教师也能够通过这个契机,挖掘学生更多的潜力,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小学的教育教学阶段中,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处于一个不平稳发展的阶段,需要教师通过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和梳理,才能让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通过小学美术民族文化教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被充分地激发起来,对于外部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有了新的探索方向和创作方向,能更好地发现社会和认识世界。每一个小学美术民族文化教学作品的呈现,都是学生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他们在事实基础上对于世界的认知,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方式,以鼓励的形式对其进行激发和引导,才能让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都得到一定的满足。
美术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文化产品,本身对于我国的历史传承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历史事实,对美术的历史传承发展内涵进行讲解和阐述。但是在当前的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的是美术的实际操作和设计,没有将美术真正的内涵与民族文化教学充分地结合起来,不仅导致学生对于美术的认识出现偏差,也让整个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直接的影响,很多民族文化教学的历史文明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消散。小学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很多客观事实的认识都是在小学阶段的启蒙中实现的。而美术本身作为一个明确的历史文化传承内容,已经有了数千年的传承积累和文化积淀,如果在小学阶段忽视了对于美术相关文化的解释分析,学生的认识便会出现偏差。正是受到这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在很多地区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对于一些美术的著名作品认识不足,缺少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意识。教师也只是单纯地指导学生以技巧完成美术制作,这样不仅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养成,也导致文化传承受到限制。
二、小学美术民族文化教育渗透的基础要求
(一)以美术欣赏为基础的民族文化教育
美术欣赏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此环节学生会对不同的美术作品进行观赏,逐渐地发掘不同的美术特色内容,逐渐地为学生自己建立起独特的审美体系,让学生的审美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也让民族文化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在美术课堂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鉴赏的美术作品应当相对全面,让学生在感受到多种艺术作品内容的同时,增进对于不同文化内容的理解和认知,继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树立学生自信心。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鉴赏的过程中,让学生以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对美术所表现出来的美感有一定的分析,继而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例如,,在观赏《艰苦岁月》的作品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对美术作品实际背景进行分析,让学生充分感知到这部作品本身所展示的长征内涵,将一老一少这两个休息吹笛的战士特征全面展示出来,告知学生这种展示的方式充分地表现出了革命必胜的信念感,将革命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充分展示出来。让学生在鉴赏作品的基础上,逐渐地感受到艺术的美感,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在观赏中有效地借鉴其中蕴含的情感美,真正意义上感受到美的真谛,达到民族文化教育的核心目的。
(二)以美术绘画为基础的民族文化教育
美术绘画课程教育也是当前实施民族文化教育渗透的主要方式和措施,但是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规避传统绘画教学方式存在的主要矛盾,传统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于美的感悟,会限制学生对美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绘画的内容呈现出多样化,不同的绘画内容所呈现的民族文化教育核心也有差异。例如,国画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表达,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和集成,同时也具备了浓厚的民族情感。国画本身就有着一定的独特风格,与西方作品之间的区别相对较大。为此教师在对学生引导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国画的审美意境进行特殊的说明,全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积极地分析国画作品的核心表现方式,在不断的分析中让学生的创作水平逐渐提升,在国画作品中蕴含个人的审美表现诉求。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将美学作品和西方的绘画作品相融合,分析创作手法之间的差异性,让学生在反复的创作中运用灵巧的创作技巧。在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且将自己所要表现的诉求讲解出来,继而全面深化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
20220515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