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5-17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郭小梅 江义火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5期 本文字数:2530

  [摘           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因为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严格要求,高校专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因此,高校需要改变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式方法,改革教学体制,坚持培养综合型素质高人才的原则,满足企业的需要。基于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具备基础素养以及培养新型人才必要性的基础上,主要讨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    键   词]  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2)15-0079-03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需要一批专业性强、高能力、综合性强的人才,但是很多高校毕业生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的综合学科,主要培养综合性强、高素养、高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所以高校应该及时改变人才培养方式以及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具备的基础素养
   (一)拥有优良的个性特点以及思想品质
   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其具备清晰的创新思维以及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人才的个性特点以及品质有重要的意义[1]。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要从自信心、控制力以及道德思想品质方面着手,只有拥有优良的个性特点以及品质,才可以实现创新目标,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条件。
   (二)创新精神
   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学生拥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操作期间,从构建创新型国家为核心着手,保证企业的发展和社会同步发展,扎实掌握先进的技术,不断完善自身技能,进而实现产业结构化的升级以及优化[2]。培养应用型人才,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动力,使其精神以及动力两方面共同发展,还要重视培养相关技能、操作能力、应用能力等。
   (三)创新意识
   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让学生拥有一定的创新意识非常有必要,创新意识决定了创新行为的发生,也是应用型人才具备的首要因素。培养人才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以及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及时提出疑问,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进而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但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技能水准,还可以确保企业的创新能力,使其对新技术以及新方向有足够的创新意识。
   二、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促进高等教育稳定发展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各行各业都需要高素质、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推进产业改革的发展,所以需要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主体媒介以及课改的发展[3]。在此基础上,工商管理专业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的形式以及管理方式,不但要重视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要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切实满足社会、企业的需要。
   (二)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在不断改变,这样会增加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输出人才之间的矛盾,用人单位不断提高要求,同时也是在拒绝传统教育方式培养的毕业生。为了缓解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高校方面需要改变当前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不断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重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切实完成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高要求。
   (三)更好地服务于建设社会经济
   基于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企业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改革优化,提升了对人才的要求。工商管理专业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如企业管理、企业经济等。由此可见,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未来有很大的职位跨度,所以要严格要求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因此,重点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建设国家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和市场需求不匹配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未来需要按照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强化,换句话说就是人才培养模式和市场发展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在目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中,市场环境和相关知识的更新变化速度非常快[4]。已经有很多书本化知识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其主要原因就是高校学习环境不能直接捕捉到市场的需要,致使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和社会发展需要不匹配,难以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善于掌握市场发展形势的应用型管理人才[5]。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包含很多内容,但是我国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不具备较强的针对性,专业课程设计也不合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已经不能满足全方位的市场需要,这对毕业生有很大的影响。
   (二)缺乏实效性,不能及时和社会接轨
   工商管理专业涉及的知识比较多且内容复杂,为了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应用性人才,应构建完善的目标,并针对性地完成目标,这样可以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但是从具体情况来看,应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书本知识内容有限,很多知识或是理论都缺乏先进性,并不能和社会实践、岗位、创业连接在一起,致使在针对性培养学生的时候缺乏实效性[6]。即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接触了很多知识,但是依然存在科科不精的现象,导致学生进入社会之后不能有效适应用人单位的发展需要,不具备胜任岗位的能力,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和企业的发展融合在一起,存在和企业发展不匹配的情况,没有将学生的个人价值体现出来。

202205152212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