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明明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5期 本文字数:2653
[摘 要] 對于山东省来说,2020 年是其高考全面改革的第一年;对于考生的志愿填报来说,相较往年有了较大的变动。与此同时,高考志愿填报直接指向了考生未来奋斗和就业的方向,从侧面说明了
学生对生涯
规划的选择。由此,将从山东省高考志愿填报入手,通过对山东省新高考志愿填报政策的深入分析,从志愿填报看“增加
学生选择权”的落实。学校应该全面贯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确认自己未来的生涯
规划,进而更准确地进行高校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以在未来的择业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关 键 词] 山东高考志愿填报;学生生涯路径;核心素养;就业优势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5-0166-03
自2014年以来,我国就开始对高等院校考试招生制度实行了初步改革,国务院于当年9月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而山东省属于改革的第二批试点省份。于2018年3月28日,山东省进一步印发了《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并于2019年12月13日印发了与之相关的配套招生录取办法,这不仅标志着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已经全面落地实施,而且证明了国家及政府对高等院校招生的重视。
对不少高中生来说,志愿填报已然成为不亚于高考的另一大难题,这其中存在的有关如何科学合理进行志愿填报,甚至已经成为一项职业,专职的志愿填报师在考生家长中备受推崇。高中作为连接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纽带,教师在进行学科教育时,需要承担对其人格建成和知识培养教授的任务,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考试这种考核方式局限性和市场的压力,学校会将班级升学率当作对教师课堂授课情况的考评标准之一,这种对升学率的追求和家长对考试成绩的过分重视,导致高中生人格发展、创新能力发展在高中教育中被不断弱化。对于高中生来说,在高考结束之后进行志愿填报直接决定了他们未来四年内会学习的专业知识方向,基本上也决定了其以后工作会选择的方向。因此,我们需要在学生的高中生涯中增强其个性发展,让其能够更准确地确认自己未来的生涯规划选择,要赋予其更多的主动性,让高中教育能够适应学生终生学习、终身发展的需求,全方位构建正确的符合长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价值意识、规划意识和未来意识,以改善被分数和升学率这种功利化思想局限住的教育展开局面,达到能够全面普及素质教育的教学需求。
一、现阶段生涯规划教育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管理层认识不足,生涯规划教育流于表面
由于当前我国的人才培育考核模式还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之下,在此环境下必然导致唯分数论这一恶性竞争形式的出现,这对高中开展学生生涯规划起到了一定的消极作用。要想规避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就必须要求普通高中由校长起带头作用,将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当作整体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一部分,真正落实生涯规划教育在学生整体学习、生活中的地位。
(二)教师专业性不足,缺乏针对性的有效指导
高中生的生涯规划需要任课教师进行积极引导,这首先就要求教师在这方面拥有较规律、科学的专业性指导,其必须经过专业训练或者是专门的课程指导,才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准把握,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具有针对性的生涯规划教育。但实质上,大多数高中却缺乏这样的专业教师,多是由班主任兼职,,而这又回归了部分班主任由于大环境下教师需要靠学生的升学率来获得更高的考评奖励,因此希望学生获得更高的成绩,从而导致生涯规划教育的不足。甚至还会出现成绩较差的学生不用规划,要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提升成绩上,而成绩较好的学生才会寻找导师进行专门的规划,简单地将生涯规划与高考志愿填报和职业规划划上了等号。
(三)家长和学生自身生涯规划教育意识不足
目前为止,仍然有很多家长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片面地认为,作为高中生主要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生涯规划教育是等考上大学之后才需要操心的事情。高中生只需要将目光放在当下,做好当下的学习任务就可以了,将生涯规划教育与职业规划、选择片面联系到了一起。
(四)知识教学停留在课堂,缺乏与实践的融合
由于学生的生涯规划实际上是为了未来的工作、生活而服务的,因此其最重要的便是课程的体验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授课时需要充分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但是目前许多已经开设生涯规划的学校在进行这类课程的教学时,忽视了课下实践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参与度较弱,教学效果较差。
(五)生涯规划教育整体课程体系尚不完善
由于生涯规划教育这一课程总体上来看是偏重于实践性的课程,相较于基础学科教育来说,整体课程体系尚未完善,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因此,在具体的课程开展过程中,缺乏适应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即使开设了课后的实践课程仍然偏向零散、单向性,整体时效性较低,更像是流于形式的作秀课程,因此效果不甚良好。
二、山东省2020年高考精准化志愿填报策略总结
(一)提前做好生涯规划,全方位综合考虑高校专业
高考志愿填报由于需要学生根据自身的考试成绩和相关院校录取情况所制订的最优化解,被很多人戏称为难度级别堪比高考。因此,需要考生全方位了解自身兴趣和优缺点,以防出现即使选择了最合适的学科,但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后,却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这一学科,以至于四年学习到的东西全部成为与日后从事职业毫无关系的情况出现。这就要求考生首先对自身判断客观科学,不好高骛远,也不自视过低,并且通过阅读招生简章,全面了解各高校的综合实力、专业设置以及自己倾向专业的学科优势,至于国际合作、学费标准等方面的信息,不能盲目填报,不盲目冲高。
20220522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