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新医科”体系下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2022-05-2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施可庆 池俊杰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5期 本文字数:2629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科间的壁垒逐渐打破,通过学科交叉融合解决越来越多的医学前沿问题。“新医科”在此背景下孕育而生,期望改变教育模式,培养复合型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为了让医学生适应新的医学教育,分析了“新医科”对多学科背景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求,探讨了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期复合型医学创新人才成长。
  [关    键   词]  “新医科”;医学生;交叉学科;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5-0169-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健康需求从治疗为主到兼具预防治疗、康养的生命健康全周期医学的转变。为适应这一需求改变,以及提高高校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启动“新医科”的建设[1]。医科院所在专业设置中需要设立新的医科专业或改造原有的医科专业,尤其要建立“医学+X”交叉学科支撑的医学教育新模式,培养出新时代需求的“新医科”人才。这将是医学教育主动适应新科技革命对人才需求的转变,也是着力解决医学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满足人民大健康的需要[2]。
   一、“新医科”对多学科背景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求
   随着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健康的需求逐渐从治疗为主到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转变,这要求医学教育或实践过程中改变理念;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5G技术等技术与医学、物理、生物、化学、机械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引发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给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解决带来了不同的视角。在这个新时代的背景下,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启动发展“新医科”,推动了医学高校对医学生教育的“质量革命”。在“新医科”体系下的医学教育,将引导學生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探索医学发展面临的共同科技和社会问题。用新技术引领,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形成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医学新专业,不断推进“新医科”建设,培养出满足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医学创新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学各学科之间不断融合,与数学、材料、工程等应用学科之间的交叉也日趋紧密。譬如,新的测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应用使临床诊疗新技术开发和医学研究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3]。以往无法识别或难以早期诊断的疾病如今变得简单可行,难以治疗的顽疾也有了治愈的希望。例如在有着“科技狂人”之称的埃隆·马斯克“三只小猪和打游戏猴子”的推动下,脑机接口技术近些年走入大众视野。脑机接口是脑科学和类脑智能研究的重要方向,涉及神经科学、生物兼容性材料、传感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4]。可以在肢体运动障碍、意识与认知障碍、精神疾病、感觉缺陷、癫痫和神经发育障碍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体检诊断、筛查监护、治疗与康复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已在医学广泛应用的3D打印技术涉及医学、数学、材料学等学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致残率和病死率仍然较高,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10%。随着3D技术的发展,该疾病的治疗可能会以3D打印人工肺的形式出现,这是第一个真正的可穿戴设备,它与人体组织兼容,可以提供短期和长期的呼吸支持。器官芯片作为临床前药物开发新兴平台,能够模拟人体环境(如剪应力、压力、浓度梯度等)形成体外模型,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涉及医学、物理、材料等学科[5]。胎盘是一个神秘的器官,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在试图对它进行更多的了解研究。研究人员现在已经用3D打印了一个芯片上的胎盘,这是一种微型细胞培养,它的行为方式是一个完整的器官。这种微小的器官芯片也许能够为了解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提供全新的洞察力。因此,随着医学与各学科不断交叉融合,解决医学问题需要不断建立新的诊疗手段和开发高精尖的诊疗,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势在必行。为主动适应新时代医学的发展和健康服务的新需求,医学院校需大力促进医学与多学科的交叉融通,探索“医学+X”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二、探索“新医科”体系下医学生的培养思路
   (一)医学强基培训
   新医学的核心是医学,是满足人民健康的需要。临床医师在预防疾病、解决患者病痛时,需要以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为保证,因此,医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和训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医学基础教育在临床医师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医学教育的根本。传统医学院校的医学基础学科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等,逐渐过渡到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等临床学科。只有扎实掌握了基础医学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临床知识,才能提出临床诊疗过程中碰到的科学问题。然而,许多临床医学生反映经过五年的大学学习之后,由于缺乏对临床工作内容的体验,在面临实际问题的时候常常感到束手无策,缺乏主见与创意,甚至感觉到学无所用。近些年,医学院校为解决这一矛盾,加强医学生的基础医学知识培训、临床思维综合训练,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积极开展临床医学的教学方法改革。例如,基于临床案例的问题驱动教学法,充分整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体系,将临床医学生从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到自主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获取核心能力的转化,从“知识被动型”教学向“能力主动型”教学的转变,让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团结协作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6]。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将基础教师、临床医生与科研人员融合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师资队伍,将医学生基础医学知识培训与临床实践教育、医学实践与科研训练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接触临床前移、医学问题前移、科研训练前移,从而培养出适应新技术革命的高层次复合型医学创新人才。

202205222009

相关文章:
  • 1 初中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的融入
  • 2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 3 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 4 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 5 初中物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 6 情景设置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7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措施探析
  • 8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9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10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