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巩梅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5期 本文字数:2499
[摘 要] 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创新高,这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对各大高校而言,就业管理工作面临较大的挑战。新常态下的高校就业管理应紧跟时代变化,进行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创新,不能再单纯地局限在传统的管理思路下。现阶段,部分高校在就业管理方面更关注就业率,缺乏全面统筹,没有给学生提供全方面的就业指导。基于此,针对新常态下高校就业管理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与方法,对提高高校就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新常态;高校就業管理;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5-0178-03
近年来,在经济形势变化、人才需求调整的过程中,每年毕业生人数增长,导致高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较大。为全面提高高校的人才竞争力,给社会培养和提供优质人才,各高校需要重视就业管理,加大就业管理方面的资金和资源投入。但我国的部分高校就业管理思维长期固化,很难适应新时代下的要求,为此,各高校应注重就业管理工作的创新。
一、高校就业管理的实施意义
(一)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高等院校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优质人才,就业管理工作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高校学生有更大的就业竞争优势。实际上,高校教育更侧重于对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传授,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往往没有做好社会对岗位需求的调查,导致在高校的各个专业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能力与岗位需求不匹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足。就业管理的全面实施,可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一定的指导,也可保障就业管理与专业教育的高度融合,强化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岗位需求有效结合起来,从中挖掘出大学生的内在潜能,根据社会上的人才需求变化进行专业知识的延伸学习,逐步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就业管理的实施同样有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在开展就业管理的过程中,要求高校的学科教学应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为达到这一方面的要求,大学生需具备更高的实践技能。很多高校内部都会积极开展各种就业管理工作,以通过就业管理组织的活动,使高校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就职技巧,应对来自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压力。总之,高校中的就业管理实施,可让高校教育与企业发展高度融合,促使双方方便共享信息。比如,高校可从中了解到市场上的就业信息,及时进行专业培养方向的调整。
二、高校就业管理所面临的困境
(一)存在对就业管理的认识偏差
就业本身是与经济环境息息相关的,在经济形势相对较好的情况下,各行各业都可保持稳步的发展态势,也就有较大的人才需求,可以给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保持良好的就业形势。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经济市场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这种经济形势导致就业形势受到的影响较大。因此,高校就业管理面临来自经济形势的影响。高校在开展就业管理的过程中,为保障整体的工作成效,需确保高校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对就业管理有正确的认知。从高校就业管理的现状来看,很多高校在就业管理方面都存在认知偏差,这种认知偏差不仅表现在高校学生方面,还体现在部分高校教师上,因为这种认知偏差,高校所组织的各种就业管理活动存在参与度不够的情况,难以有效保障就业管理的工作水平。
(二)就业管理载体不够
在各高校内部,就业管理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此项工作的开展可辅助高校学生就业,使高校学生在走出校门以后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也可以在岗位上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来为社会创造价值。为提高就业管理水平,在当下应重视新型载体的应用,通过多种多样的管理载体,调动高校学生参与就业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当下的很多高校在组织就业管理活动时,并未开展载体的创新,还依旧将就业管理的载体放在传统的渠道上,更多地依赖单纯的就业管理培训活动,并未在学科教学、专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融入就业管理的相关内容。
(三)未做好层次化管理
对高校学生而言,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就业管理的认识和侧重点都有一定的差别,为保障就业管理的有效性,需针对学生的年级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实施层次化管理。我国当下的就业环境非常严峻,虽然每个高校都意识到了就业管理的重要性,也积极加大了就业管理方面的投入,开展了各种就业管理实践与创新,但依旧有部分高校在就业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仅仅将就业管理作为一项基本的教学任务来实施,所开展的很多活动都表现出明显的形式主义,无法有效发挥其对学生就业的指导作用,甚至在部分高校内部所组织的就业管理活动无任何区分,不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采用的是统一的就业管理策略和方式,难以保障就业管理的实效性。
(四)信息化水平偏低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为使高校能够通过就业管理来指导学生就业,就需要适应信息时代下的发展环境,积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就业管理中,由信息软件、工具和技术的应用来保持就业管理的先进性和有效性。但显然在当下的条件下,部分高校的思想观念尚未完全转变过来,在开展就业管理的过程中未积极进行创新,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理念、方法和工具,未重视信息技术和工具的使用,从而无法形成信息化管理模式。
20220522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