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非遗彩调剧在广西大学彩调戏剧中的创新与实践

2022-05-26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张轶秋 李旭 高洋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7期 本文字数:2618

  [摘           要]  校园音乐短剧《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关注“留守儿童成长”,把握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将非遗彩调剧、非遗木偶戏元素融入校园戏剧的创作中,其“编、导、排、演”的全过程为广西大学彩调戏剧的创作探索出了一个新的方向。广西大学肩负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重视校园戏剧的发展,这一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尝试,缓解了当代观众对传统彩调剧一成不变的审美认知,进一步活跃了广西大学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    键   词]  彩调剧;校园戏剧;《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中图分类号]  J8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7-0076-02
   亮相于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戏剧展演的校园音乐短剧《在那遥远的小山村》,系广西大学艺术硕士剧团全体师生通力协作,共同打造。该剧讲述留守儿童李想学有所成之后,感恩社会反哺家乡,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故事。整体演出青春洋溢,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责任担当。剧中充分运用非遗彩调剧、木偶戏等元素,以校园戏剧创作为载体,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一、立足本土文化,探索校园戏剧创作的新路径
   彩调剧作为广西流传最广的本土民族传统戏剧,以其综合全面的艺术元素、清新欢乐的审美风格和富有教育性和道德性的内涵而具有丰厚的艺术价值,是青年群体较易接受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载体,是提升广西高校校园戏剧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已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广西大学艺术硕士剧团作为广西大学校园戏剧创作的主力军,主要作品有:多媒体校园音乐剧《花山奇缘》和校园音乐短剧《在那遥远的小山村》等。其中,《在那遥远的小山村》是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全院师生通力合作对戏剧编、导、排、演的勇于尝试,是非遗彩调剧在广西大学校园戏剧创新实践中的一大成果,在内容与形式上都独具创新之处,具体表现如下。
   (一)在内容上的创新
   在主题立意方面,《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取材于儿童音乐剧《月亮上的妈妈》,关注“留守儿童成长”这一社会热点,紧把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讲述了研究生李想在支教途中的三段回忆,追思孩童时期父母进城打工,他跟老木偶、老裁缝、老邮差三位留守老人相依为命,并以乡村非遗艺术启蒙人生第一课,终将对妈妈的日夜思念幻化为“妈妈在月亮上打工”的奇妙梦境,顿悟“每一种美好的背后都有人在默默奉献”,从而克服自封和孤独,理解妈妈在外打工的难处,感恩三位留守老人的心血付出,终于在学有所成之后,感恩社会反哺家乡,毅然决然地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去帮助大山里渴望求知的孩子们。该剧凸显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与理想追求,寄托了人民大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人物形象方面,也独具新意。剧本在叙事结构上没有平铺直叙,而是通过主人公李想的三段回忆,将其青年时代与孩童时期遥相呼应,互为关照,结尾处的一句“回家吃饭喽”迅速勾起观众的回忆,小李想的成长脉络由此清晰可见。三位老人个性鲜明,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回应着孩子真挚的情感诉求。嘴巴里唱出的作文、踉跄身躯扭出的“嫦娥奔月”无一不饱含着他们对小李想的拳拳爱意和脉脉温情,而这些也成为大李想回忆中永恒的亮色。值得注意的是,杖头木偶与穿戴偶“小母鸡”的加持,丰富了戏剧的舞台表现力,对广西大学艺术硕士剧团的学生来说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在日复一日的训练、打磨中,学生受益良多,收获颇丰。
   在非遗元素运用方面也有突破。广西大学艺术硕士剧团扎根于广西优秀的民族文化,着眼于广西最具地方特色、流行地域最广、最具群众基础的剧种——彩调剧。校园音乐短剧《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大胆吸收、借鉴彩调剧的锣鼓点和曲调,比如,现代音乐中融入了“渔鼓”“零零落”等地方音乐形式,在唱词中加入特有的广西地方方言桂柳话,运用好看、好玩的非遗杖头木偶戏推动剧情,比如“嫦娥”木偶的水袖表演伴随着嫦娥吞下神药丸后身体“像片羽毛飞上天”的灵动轻盈、“后裔”木偶的射日表演伴随着“后羿射日救苍生”的磅礴气概,将文本唱词变为生动形象的舞台表演,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戏剧舞台的表现力,增强了情绪的感染力,为观众带来了绝妙视听享受的同时,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应有的力量。
   (二)在形式上的创新
   广西高校在彩调剧的传承与发展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彩调剧的传承、发展离不开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演员,二是观众。广西大学通过开展校园戏剧实践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表演,走进广西大学菊隐剧场了解彩调,从而使彩调剧获得新时代的内在动力,丰富彩调剧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促进以非遗彩调剧为代表的广西本土性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传承、大力推广与全面普及。广西大学始终致力于探索校园戏剧创作的新路径,在戏剧展演和课程形式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通过展演,不仅培养了一批彩调剧的演员和戏迷,广西木偶剧团的木偶艺人们还亲自教授学生操偶技艺,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高校校园中营造出浓厚的戏剧艺术氛围,发挥戏剧的美育功能,,对人的意识形态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带给人精神享受与审美愉悦。而且,隨着现代媒介和现代技术的发展,观众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师生,线上平台为更多人的观剧提供了可能,扩大了戏剧艺术的影响力。此外,展演活动对广西大学戏剧编剧专业的研究生来说也是多有裨益的。学生有机会走进剧场,熟悉舞台,切实感受到剧本创作与舞台表演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他们将戏剧知识活学活用,与观众进行面对面交流,获得专业老师的指点,从而进一步完善剧本,提升表演,对专业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202205262216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