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丕玉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8期 本文字数:2501
[摘 要] 职业院校的服装设计
专业以培养学生服装设计和制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当前企业及社会所需要的能力。通过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1+X”证书的考试,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岗课赛证融合的教学创新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解决学生学习和岗位内容对接的问题。在教学中注重将课程与比赛、证书相结合,既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又可以提高学生的
专业实践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真正通过教学改革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岗课赛证融合的效果。
[关 键 词]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岗课赛证融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8-0116-04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技能大赛是不可或缺的,是检验学校培养学生质量的途径之一,比赛对学生有激励、学习的提高,对教师有专业能力的提升,对教学也有一定的促进,同时也对学校起着一定的品牌传播作用,可以说职业技能大赛是高职院校中比较重要的,具有全国规模、影响力大的赛事,能够产生一定的教学成果。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是技能大赛中赛事内容的项目,是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最实际的技能操作,涵盖设计+绘图—打版+制作+整烫直至服装完成的最后一道工序。服装设计与工艺的赛事是团体赛,内容分为两个方面,设计和工艺两个模块,设计模块的内容是创意效果图的绘制、拓展图的绘制和立体裁剪。工艺模块的内容是立裁制版,成衣制作,非常贴近社会企业所需的服装设计人才的岗位内容。如果每位學生都能达到赛事获奖的水平,我们的教学和输出就达到了最成功的契合点。所以,将服装设计与工艺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融入平时课程中,通过把技能大赛融入课程技能选拔选手,既能检验教学成果,又能提高每一位学生的技能,这样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赛教融合、回归促学的模式逐步优化,达到教学的最佳状态,通过近年教育部推行的“1+X”证书,再将X证书的内容融入课程中,课程内容直接对接岗位内容,这也就是我们正在探索的最优化的教学模式。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是自治区精品专业、学校优质专业,在民族服饰设计与研究、成衣设计等课程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在技能大赛上参加服装设计与工艺的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从2013年到2021年相继获得自治区选拔赛一等奖、二等奖、国赛二等奖三次、三等奖等。在选拔赛和国赛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最直接、最实际的内容,为专业的教学模式探索提供了实战经验。在全国服装设计与工艺技能大赛的背景下,如何探索更好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赛积极性,如果在课程中融入技能大赛内容,如何在技能大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国内职业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如何结合技能大赛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效,这也是我们值得探索研究的内容。
一、服装专业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教师为中心,课程结束,授课结束,没有前期筛选、准备、制定以赛促教的教学方法,后期没有跟进,没有督促学生参赛练习,教师为中心观念现状难改变。个别教师思想固化,传统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僵硬,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没有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带来新的教学变革。在教学内容上,教学内容单一,,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内容中,比如,保存时装画技法、立体裁剪、服装制版与工艺、服饰图案等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应该加入新的教学课程,比如服装定制课程、服装时尚产品设计、时尚箱包设计等。个别课程内容存在课时过多、连贯性层次性不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整体课程针对性不够强,职业类院校针对技能,针对培养企业需要技能型人才为主。传统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设置需要创新。
(二)学生水平参差不一
学生参赛的主动性不强,缺乏探究。选择赛事选手的时候,选择性甚少,存在两个偏差,通过高考的学生,审美和学习能力会强一些,中职的学生在技术方面较强,但是难以突破。在生源问题上,生源水平高低不同,民众对本科的认可度高于高职高专,本科录取后,才会在职业院校录取,有些技能比较好的学生选择了本科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偏弱,这些都是客观原因。在对口招生方面,招生宣传不够,技能型人才优势宣传不到位,对技能型人才的认可度还不够高,导致部分技能型学生还是首选本科院校,虽然我校不必担心生源问题,但是优质的生源很缺,尤其是对口“3+2”中职的优秀学生,找准根源找问题,成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观念、授课方法传统
服装设计本身是一个时尚类的专业,要想在服装设计的领域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在时尚设计上下功夫。教师的思维决定了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有教学改革的决心,学生—教师—课程—学生—输出,只是停留在基本课程内容输出的阶段,教师的观念都没有更新,自然按照传统的方法去授课,使教师的技能逐步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科技、高技能、新理念等人才,教师传授的技能还不能满足。
(四)教师没有深入理解岗、课、赛、证融通的理念
没有深入企业了解岗位工作内容,课程没有根据时代而改变和调整,赛的能力不足,证的内容不通,证的考核内容不了解,所以导致岗课赛证的模式难以深入推行。
20220606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