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现状及改革对策

2022-06-1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陆德光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8期 本文字数:2489

  [摘           要]  高职院校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来源之一。目前,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存在内容呈现形式单一、使用率不高,教材结构组织陈旧、学科体系浓厚,教育功能不全、偏重知识技能传授等问题。基于教材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教材内容组织设计、校企双元合作育人的逻辑,提出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弥补教材开发滞后;重构教材组织逻辑,突出职业教育职业性;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注重綜合职业能力培养;引入多主体参与,深入校企双元合作的教材改革对策。
  [关    键   词]  教材改革;高职院校;对策;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8-0126-0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1]服务乡村振兴是高职院校的职责,机械专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装备制造类人才支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改革是当前专业发展的必然。
   教材是人才培养的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教材质量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2]。高职院校机械专业为乡村产业兴旺提供了人才支撑,随着乡村振兴向纵深推进,乡村经济产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厘清高职院校机械专业现有教材存在的问题,锚准乡村产业把握教材改革逻辑,提出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改革对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高职院校机械专业现有教材存在的问题
   当前,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完善、质量稳步提高,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技术升级的需求,基本实现了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但是作为人才培养载体的教材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内容呈现形式单一,使用率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机械专业使用的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单一,“只有50%的学生经常使用教材”[3],使用率不高。从教材本身来看,内容主要的呈现形式是纸质,少部分附有二维码,教材内容仍偏重于对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陈述,缺乏引导性,没有吸引力。从教材编写人员来看,各类出版社发行的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编写人员多数是学校教师,他们擅长于把握高职院校教学规律,但不了解企业应用新知识、新工艺、新规范情况,同时职业学校教师对动画制作、视频录制、VR/AR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不深。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是乡村振兴人才之源,教材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载体。因此,机械专业教材要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丰富教材的呈现形式,使“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学材”。
   (二)教材结构组织陈旧,学科体系浓厚
   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其最大的特点是职业性和实践性,然而高职院校机械专业现有的教材结构组织陈旧,缺乏职业性和实践性。一方面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历经多年,却没有自己独有的完整体系,教材主要是参考普通高等教育的开发模式,教材内容注重学科性、系统性、完整性,弱化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虽然市场上各大出版社出版的机械专业教材种类繁多,却只有少数教材把“章—节”模式改变为“情境—任务”模式,教材内部结构组织逻辑仍然以学科体系思路为主。另一方面教材编写主体单一,企业的参与度低,企业新技术日新月异,企业专家参与教材编写能够清晰地把握岗位工作的具体需求,把企业岗位需求的知识、技能融入教材中,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三)教育功能不全,偏重知识技能传授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职业教育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却跟不上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和企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一方面现有的教材按照学科体系逻辑编写,着重于概念、原理的陈述和诠释,没有体现出工作过程。另一方面现有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过于注重知识体系的翔实,忽视了育人方面的培育。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题中之义,需注重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专业精神、忠诚工匠精神的培育。
   二、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改革逻辑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在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需主动与企业、政府对接,掌握乡村产业人才新需求,适时进行专业调整和教材改革,,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明确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其与普通教育最大的区别是具有职业性。随着乡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者徐国庆认为当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应当把“工作任务理解为跨职业岗位的具有较高概括性的工作范围,把职业岗位群作为工作任务分析的对象”,[4]而不再以具体的某一工作任务作为分析对象,能力本位课程开发模式的任务分析技术,可为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高职院校运用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开发职业教育课程,获取职业能力不仅要分析完成具体工作任务需具备的能力,还要分析职业发展、相近岗位、知识技能迁移等具备的能力,这种能力从原来完成具体任务单一的能力转化为具有迁移性、发展性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培养乡村振兴技能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02206062224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