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打造有力量的高职思政课

2022-06-1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庞剑云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8期 本文字数:2883

  [摘           要]  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增强课堂凝聚力;要善于以问题为导向,增强课堂思考力,做到有效的解疑释惑;要善于策划互动环节,增强课堂活跃力;要善于遴选经典案例,增强课堂震撼力;要善于用情投入讲授,增强课堂感染力;要善于鼓励学生展示实践成果,增强课堂行动力;要善于创新过程性考核,,增强课堂推动力,打造出有力量的思政课,有效地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关    键   词]  有力量;高职;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8-0135-0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如何在有限的教学客观条件下和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打造有力量的思政课?
   一、唤醒沉溺状态,增强课堂凝聚力
   高职大专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普遍不高,文本阅读理解能力、思考表达能力等多有不足,加上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手机游戏过于沉迷,对文化理论课等公共课多不“感冒”,提不起精神,找不到状态,面对这样的学情,如何唤醒他们,吸引他们参与课堂,从而使思政课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这是摆在思政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那应该怎么办呢?一是立威。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树立威信。这里的威,不是指威严、权威,而是威中有信、有诚、有情,不是拒学生千里之外的冷面、冷漠,而是严肃、严格中带有温情、诚挚、可信赖。尤其是首堂课,教师务必认真、花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备好课、上好课,展现教师的水平魅力、职业威信、教学风格和人格形象,为唤醒提供令学生折服的人格力量。二是立规。所谓立规,就是教师要对课堂纪律作出明确的规定和告知,创建文明课堂。思政课不仅是一门理论学习的课程,更是一门时刻都在实践着的课程。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课程过程性考核标准、课堂文明行为标准,对课堂违纪划出明确界限,对散漫、懈怠、无心向学的精神状态表示明确反对,为唤醒提供“合法性”铺垫。三是管位。教师要强化课堂的位置管理。现代企业现场管理中有一个定置管理的概念,即为确定物品等的位置并进行分类标识,易于找寻,便于提高生产效率。课堂管理也类似企业的现场管理,其中一个首要管理内容就是学生的位置管理。思政课属于公共课,一般使用大教室,其座位基本是固定的。学生进来后,若教师无明确要求,则会自由选择位置。一般情况下,有些学生不喜欢往前排就座,不少学生总喜欢坐教室最后面。为此,教师应“先下手为强”。教师可以在师生首次见面的第一堂课提前到教室,在座位管理上给予学生明确的指示。譬如,提前在屏幕PPT上打出一排大字:“请不要在后面4排就座!请往前排、中间就座!谢谢!”若教师觉得此番措辞较为强硬,不利于给学生良好和谐的印象,那么教师也可以尝试再增添一些相对柔和的、字体相对较小的励志语言。譬如“成功是峻峭的山路,若双手插进裤袋里是爬不上去的”“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毅力,才华不可以,怀才不遇的人哪里都有,一事无成的天才也很多;教育也不行,世间满是学非所用之人,仅有毅力和决心才真正无往而不胜”等。通过这样一张内容刚柔相济、富有张力的PPT,能使学生耳目一新,一般情况下,都纷纷按照要求入座。“此时无声胜有声”教育力量就开始发力了。通过座位管理,督促和激励学生按照集中、靠前原则就座,为唤醒学生、提振课堂凝聚力,创建了积极的学习空间。四是善赞。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契机赞扬学生。亚伯拉罕·马斯洛(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尊重是人的一种强烈需要。高职生,在以往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大部分没有成就感,获得教师认可的情况,估计更是少得可怜。教师要善于发现课堂上值得表扬的细节,按照“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原则,用真诚、巧妙的语言,大力、及时表扬那些上课精神状态好、抬头率高、踊跃参与课堂的学生。这一招,要常用,随时用,贯穿整个课堂,为唤醒树立榜样和典型。尤其是对那些主动回答问题、踊跃上台发表观点、积极参与实践成果展示的学生,要进行及时、热情、激励性的点评。当教师赞扬一个学生、赞扬其某一个行为时,实际上就是告诉所有学生,老师希望这样的行为更多,无疑会带动、激励一大片。五是“点火”。所谓“点火”,就是教师抓住课堂教学的各种契机,通过激励性的语言点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包括上课前,针对学生吵吵嚷嚷的状态,而激发学生收心向学、积极向上的暖场讲话;包括上课中,对纪律松懈、精神松懈而进行的整顿讲话;包括引人入胜的课程导入、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而发表激情洋溢的讲解讲授等。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一颗心灵感召另一颗心灵,是一个生命点燃另一个生命的力量[2]。而人总有一种生命的创造冲动,表现为对现在时自我发展的不满,而追求更高水平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呵护、关怀学生这种生命的冲动意识,在立威、立规、管位的基础上,做到善赞、“点火”,给学生肯定、信任、期待,即可使课堂生成一种积极的凝聚力和向上的课堂氛围。
   二、回应问题困惑,增强课堂思考力
   思政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解疑释惑。只有解疑释惑,学生才有真正的获得感。“问题意识”可以说是思政课教师研究教学的首要意识。问题从哪里来?从学生实际思想困惑中来,从教材内容的理论体系中来。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譬如问卷星App制作的问卷,发放到学生微信群去)、与辅导员沟通、与个别学生交流等方式,遴选有代表性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吃透转化,以问题为导向,厘清教材文本逻辑结构、教材内容的理论结构。在此基礎上,再将学生的问题和教材的问题融合起来,把学生的困惑点、教材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提炼出新的问题链。将授课内容以问题形式串起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将教学引向深入[3],从而使教学彰显理论深度,富有内涵。在课堂上抛出问题的时候,要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发表的时间,并要起到引领学生思考的作用。在学生思维受限、启而不发、力有未逮的时刻,教师应把握时机,予以适当的点拨,或予以精炼的讲解,或予以充分的讲授,帮助学生走出瓶颈。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善于甄选出富有代表性的核心问题,没有必要将教材的知识点从头到尾、所有问题都透析清楚,而应该注意详略得当,抓住重要的关键问题,一次课能解决几个重要问题,就已经足够。

202206062224

相关文章:
  • 1 新课程杂志2023年2期作者目录
  • 2 新课程杂志2023年1期作者目录
  • 3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与方法
  • 4 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
  • 5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法的运用
  • 6 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概述
  • 7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阅读的实践策略
  • 8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方法
  • 9 论听障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策略
  • 10 小学低年级语文童话教学的优化策略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