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杨健莺 廖良刚 侯周兰 刘湫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8期 本文字数:2664
[摘 要]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适应型人才的教育学校,同时也将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作为重要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素养,学生只有具有专业素养才能进行全面发展,在毕业之后才能顺利进入工作岗位。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主要方法就是开展德育
课程,通过德育
课程渗透职业素养教育,让学生了解工作职场中的规则和管理,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让学生具备专业的职业需求条件。根据在德育课程中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途径和方法等来对职业素养教育在高职院校德育课程中的渗透进行分析探讨。
[关 键 词] 职业素养教育;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渗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8-0150-03
高职院校中将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德育课程中可以更好地为学生今后工作提供支持,对学生适应职场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德育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意识、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在上学期间就能掌握相关的就业问题,同时也能进行妥善解决,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学校也可以提前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置就业方向。职业素养教育在高职院校德育课程中的渗透不仅是新课标大纲要求,还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一、职业素养教育渗透进高职院校德育课程中的意义
(一)实现高职院校教育目标的要求
职业素养要求学生首先要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学习中都要踏踏实实,肯吃苦,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全心全意為公司和社会服务。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竞争力[1]。但是相关大数据显示,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严重缺乏责任心,不愿意服从学校和企业管理,也不懂得团队合作,为此就需要在德育课程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学习职业道德标准和职业素养。通过职业素养教育,实现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发展前提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目标。
(二)使教育资源得到整合发展
职业素养教育在德育课程中渗透,可以更好地将专业课程和德育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同时,也可以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进行整合[2]。学校专业教师在讲解专业知识时融入实践教学可以使专业知识的教学环节更加丰富多彩,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培养更适合职场的人才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一毕业就会面临就业的压力,毕业之后会直接面对职场和社会的考验,学生在学校期间只是经过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并没有机会去了解和接触职场,为此,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德育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慢慢熟悉进入社会职场后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标准[3]。学生也可以通过德育课堂教学的培养,改变自身的缺点,在面对困难时能够迎难而上,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学校给学生开设的专业实践课程和就业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为企业和单位培训优秀人才,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让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4]。将职业素养融入德育课程中,可以转变学生的职业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对工作的信心和对职业的期待。学校也可以通过和用人企业合作来让学生充分了解不同企业的职业规范,以此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
二、德育课程中职业素养的培训内容
(一)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思想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高,那么这个人的道德素质也就高,相反,这个人就缺乏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人的行为习惯和举止决定了这个人在工作或团队合作中的人际关系,所以要想进入社会或者进入职场中能够充分展现自身价值和能力,就必须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目前企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仅单独看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看否具备良好的品质[5]。只有自身品质提高了,才能增强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在高职院校德育课程中对于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每日的小事做起,从学习和生活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同学遇到困难要及时伸出援手,懂得欣赏和鼓励,培养团队精神,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步入社会和职场奠定基础。
(二)职业道德意识的训练
要想使自己在工作中能够脱颖而出,让职业顺利发展下去,,就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行业规范,人也是如此,一个人如果没有职业道德就像没有经过修剪的小草,杂草丛生,便失去了人生价值。学生毕业进入职场之前,首先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有所了解,必须履行自身职业对社会的责任,同时也要自觉遵守行业规定和工作要求,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在职业道路上发光、发热。高职院校通过德育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立足当下,踏实肯干,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付出,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只能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越走越远,最终取得成功。
(三)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
所谓“人心齐,泰山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任何工作的开展和产品的发明都是团队合作的产物。为此,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当今企业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对一个人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十分看重的,看这个人能否在工作中做到与其他同事和谐相处,能否形成合作关系[6]。所以,高职院校在德育课程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让学生组建合作互助小组,以此来引导学生养成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样能让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充满希望和乐趣。
20220606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