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谢艳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9期 本文字数:2505
[摘 要] 随着新课改推进进程加快,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不断进行改革,教师不仅要创新教学任务,还需要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一般来说,主要培养学生
语文知识、综合技能、学习能力、整体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内容。此外,,进入新时代,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核心素养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核心素养,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综合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课堂实践内容。
[关 键 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9-0042-03
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在如今的素质教育背景下难以适应小学生现有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还需要重视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中融入核心素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满足核心素养的教学任务,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核心素养的含义,之后探究了语文教学现状,最后探究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
素养主要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价值观念以及态度。在教育领域中,核心素养是围绕某件事而展开的素养水平和能力,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基础。为了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联系,为今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筑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传播者的角色;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会学生更多有用的语文知识、学习技巧、语文实践应用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更多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习惯和道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及实践能力。特别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更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开发合理的教学活动,采取灵活高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不仅能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培养其核心价值观[1]。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我国教育不断进行改革,但是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仍然在影响教师和家长的思维,只重视学习成绩,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语文教学效率较低。其次,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是小学阶段,但小学生仍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阶段,自控能力不足,难以长时间集中学习[2]。因此,教师需要采取灵活、有趣、多变的教学模式,但是部分语文教师仍是采取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最后,一些教师缺乏综合培训,部分教师综合素养较低,专业能力不够,缺乏创新教学方法的能力,严重影响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课堂实践的重要性
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需要重视语言的表达。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语文知识,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此外,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日积月累和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情感体验能获得有效提高。传统“满堂灌”形式的语文课堂往往充斥着枯燥和乏味的气氛,导致学生体会不到语文学习的趣味,体验不到语文世界中神秘的色彩。但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多方面阅读,清晰认识人物的形象和每篇文章背后蕴含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得到提高。小学是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但是现在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极大,没有自己的主见[3]。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指路明灯,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最佳源泉,是释放学生张力的引擎。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度和满足度。但是学习兴趣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不断尝试,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养成足够的教学耐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大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课文《端午粽》时,教师可以引入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然后让学生思考粽子以及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由此学生的注意力开始被吸引,兴趣度大大提升。教師在讲解这篇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领略屈原风采,了解屈原的人文背景和思想情怀,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借助多媒体将端午由来的视频给学生观看,讲授端午节由来,体验端午节传统文化。同时,教师还可以举办包粽子比赛,通过视频及现场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包粽子的快乐,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端午节吃粽子的乐趣[4]。最后,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及实践活动写一篇实践体会。通过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快乐学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积累更多的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20220626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