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杨昭昭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9期 本文字数:2534
[摘 要] “教师口语”是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必修课,是一门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沟通能力为目标的技能训练课。将微课引入“教师口语”,展开“教师口语”微
课程的建设和设计,可以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以“教师口语”教学中微
课程的实践与反思为主要研究内容,阐述了“教师口语”微课程设计原则和设计内容,总结了“教师口语”微课程实践中的教学效果,提出了“教师口语”微课程教学优化建议,为微课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有效的经验。
[关 键 词] “教师口语”;微课程;课程设计;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9-0063-03
“教师口语”课程是教师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和技能类课程。自国家教委于1993年颁发《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试行)》起,“教师口语”便作为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必选课列入各大师范院校的教学计划之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只有掌握了“教师口语”,师范生将来才能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然而,目前“教师口语”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传统单一的教材无法呈现教师的语音示范,课堂教师的口语示范过程转瞬即逝;另一方面分班教学班级人数较多,学生口语基础和学习能力个体差异较大,教师指导针对性不强,效率低下。此外,目前各大师范院校在“教师口语”的课程设置上一般安排一周1课时,安排时间严重不足,在45分钟内,教师既要传授理论又要兼顾训练,学生训练时间不够,口语能力自然无法提高。
针对此教学现状,将短小精悍的新兴教学方式——微课引入“教师口语”,展开“教师口语”微课程的建设和设计,探索新型教学模式,补充传统课堂的不足,在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可谓势在必行。
一、“教师口语”微课程设计
(一)“教师口语”微课程设计原则
“微课程”之“微”,在于其仅仅占用5~10分钟讲述一个“微小”的知识点,然而清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难点、调动学生参与度等教与学的过程在“微课程”中却丝毫不可省略。基于此,开发者需注意以下原则。
1.知识点的微小性
一节微课只传授一个知识点,时间应控制在5~10分钟内,唯有教学内容精简量少,才能突出主题,具有针对性。而教学时长的短小,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较短的时间有助于学生保持注意力的
集中。
2.教学设计的精巧性
因微课程的体量微小、针对性强,故而教学流程上必须教学步骤清晰,教学设计精心,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形式生动、新颖,才可在短小时间内清晰得当、深入细致地阐述知识点。
3.系列课程的逻辑性
多节“微课程”之间要做到脉络清晰,条理分明,设计者需梳理“教师口语”的整体教学内容,按照逻辑顺序安排各节微课知识点,使得多节微课形成逻辑明确、体系完整的系列微课程,以帮助学习者构建整体的知识体系。
4.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除微课视频之外,需建设多样化、立体化的微课程教学资源,如教学PPT、课堂实录、讲座实录、参考文献、相关资源链接等相关内容,以供学习者进一步学习使用。
5.课程操作的交互性
微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观看视频,而应该具有人—机、师—生之间的交互性,通过交互性操作,教师可以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成果反馈,学生可以及时检验所学知识,从而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学生的参与性、能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师口语”微课程内容设计
1.课前任务单
建构主义强调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主动建构作用,即学习者通过自主规划、亲身体验、创造性学习等活动来探索知识及其意义。课前任务单是实践建构主义理论的有效途徑。它是与微课主题视频相配套的学案,教师在教学任务、教材、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整理课堂知识点,针对本节课的具体难点、重点,设计课前任务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带着思考学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微课程视频
微课程是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其制作过程形式多样,主要有教学录屏、PPT录屏、动画创设等,在微课制作中也可以多种方式相结合。一个优秀的微课视频体量微小,传播便捷,知识点简洁、明了,重点、难点突出,学习内容生动、新颖,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配套学习资源
包括与课程相配套的PPT课件、视频资料、优秀的交际口语案例、课程微信公众号等其他丰富的拓展性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水平、需求的不同从中自由选择。多样的配套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点,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
4.在线考核系统
教师口语内容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所以在进行微课程设计的同时,还需构建合理的课后环节,,如在线测评、在线讨论、课后作业等内容,以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实际掌握程度。另外,在考核系统的帮助下,也可以更好地监督学生的学习及训练情况,从而使技能课的学习真正落到实处,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0220626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