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大学美育”教材建设述评

2022-06-28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胡玲玲 姚通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9期 本文字数:2970

  [摘           要]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就有“大学美育”教材问世,之后平均每年约有三部“大学美育”教材公开出版,它涵盖美育、美学、文艺理论和艺术欣赏等内容,面临容量小、任务重的难题。归纳分析了该类教材的共性,并结合对高校美育课程群构建模式的讨论,提出了“大学美育”教材建设的新思路,即课程定位的再思考、新艺术形态的分析、美育和德育的协同育人等。
  [关    键   词]  “大学美育”;教材建设;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237.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9-0076-03
   继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之后,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新时代高校美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成为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就有“大学美育”的教材问世,,1997年,由11所高校共同编写的“大学美育”教材正式出版,之后平均每年有三部“大学美育”教材公开出版,应该说这和国家教育政策的导向息息相关。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发展报告中,确定了包括美育在内的全面发展方针,国家教育委员会也在该年成立了艺术教育委员会;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次强调美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1997年,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美育与创新教育联系在一起;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美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家的教育方针;2000年以来,中国美育政策进入常态化巩固与发展阶段,2002年,《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把美育放到了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背景中来;2013年,“改进美育教学”首次被写入党中央的决议文件《中国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参与到大学美育的课程构建和教材建设中来,应该说,教材的频繁出版是深入讨论美育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方案的折射。
   一、“大学美育”教材的建设现状
   通过在全国图书馆参考联盟和当当网等图书平台的搜索,发现从2000年到2020年这二十年间共有四十多本关于“大学美育”教材,其中除去再版等情况,共得到有效研究书籍42本。通过分析这42本教材内容和体例,我们可以看到:
   (一)美育、美学、艺术欣赏是“大学美育”教材普遍涉及的三大主要内容
   美育部分包括:美育的性质和意义,大学美育的基本任务、原则和途径等,往往放在教材的第一章,解读本课程的定位问题;美学部分包括:美的本质问题、美的类别问题、美的范畴问题、中西美学精神、审美活动、美感以及审美心理和审美文化,这部分内容在“大学美育”教材中所占比和选取的内容差别较大,比如在王德岩、王文革等著的《大学美育讲义》和陈元贵编著的《大学美育》中美学的内容占比较高。相反,也有教材并未涉及美学的理论知识,而是侧重于各艺术门类的作品欣赏;艺术欣赏部分包括:绘画美、书法美、雕塑美、工艺美、摄影美、音乐美、舞蹈美、戏剧美、戏曲美、影视美等,或者表述为实用艺术的审美、造型艺术的审美、表情艺术的审美、语言艺术的审美和综合艺术的审美,个别教材还涉及网络艺术的审美问题。虽然牵扯到的艺术门类大同小异,但如何欣赏艺术之美的切入角度并不相同,比如有的教材先简述各艺术门类的发展脉络,然后讲述其审美特征,最后做经典艺术作品的欣赏(如张建“大学美育”),有的教材更侧重各艺术门类的艺术手法分析(如姚军的“大学美育”)。
   (二)多数教材按照美的分类来构成体例的内在
  逻辑
   如李翠梅2005年主编的《大学美育》安排了艺术美、生活美、社会美、环境美、科技美等章节;黄高才2018年出版的《大学美育》包括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文字美、辞章美、科技美等章节;还有的教材涉及形式美、人之美、劳动美、运动美等。虽然不同类别的美之间是并列式的逻辑关系,但艺术美无疑是占比最高的。有的教材不仅囊括各艺术门类的具体审美特征,而且包含了艺术美学的相关内容,如文学艺术的典型问题、文学艺术作品的构成、文学艺术的风格、流派与思潮等章节。
   (三)少数教材呈现出具有院校特色或地域优势的校本美育课程特点
   部分高校其教学对象具有特殊性,“大学美育”教材的编写因而呈现出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高荆梅和马蕾主编的《大学美育》以及何静编著的《大学美育》,其对象是广大的军校学员,内容围绕着军人的审美实践,在讨论一般美育知识的基础上,还揭示了军人美的欣赏、军人美的创造等方面的特殊规律;姚军编著的《大学美育》更多的是针对理工科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编写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大学美育的基本理论,懂一点各类文学艺术样式的基础知识和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而沙家强编著的《大学美育十六讲》设计了“中原文化与特色艺术美育专题”,谈到了豫剧艺术以及中原的青铜器和陶瓷艺术等问题,兼顾了地域特色。
   二、高校美育课程群的构建模式
   就普通高等学校中的美育课程建设情况而言,建成一个集综合、有序、渗透、多层次于一体的大学美育课程群是研究者们想要达成的目的。有的研究者為之设计了两个层次的内容,如“一是基础理论课(美育学、美育),二是文化艺术课(包含鉴赏、史论类、批评、实践性课程)”。还有的研究者把它表述成三个层次,包含高层次的美育实践类课程、一般层次的美术鉴赏类课程和入门层面的美育理论类课程。或者表述为三个系列:一是赏析系列,如影视、美术、摄影、音乐、文学、建筑、舞蹈等;二是史论系列,如审美文化、中西方音乐史、美术史、商品美学、技术美学、网络文化艺术等;三是技艺系列,如素描、水彩、书法、合唱、音乐、舞蹈、插花、MID 制作等。有的研究者则主张用五个圈层来构建高校美育体系,分别为高校美育综合课程、公共艺术选修课程、专业课程审美化、美育实践活动类课程以及审美育人环境所形成的潜在课程。综上所述,目前的高校美育是一个庞大的教育体系,而不是某一门具体的课程,既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兼顾美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环节,又注重美育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融合。这符合教育部对美育课程目标的科学定位,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形成育人合力,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美育”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挑战。

202206262200

相关文章:
  • 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 3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 4 “读图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策略
  • 5 让阅读真的发生
  • 6 探究小学语文构建互动课堂的策略
  • 7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方略
  • 8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演讲能力的策略
  • 9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10 农村小学开展语文阅读的实践和推广策略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