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郑海筝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0期 本文字数:2750
[摘 要]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教育者广泛关注的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能强化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使教师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以此来增强学习体验,提升学习效果。由于高校各专业课程内容有差异,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均适用于翻转课堂教学,因此实施“对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在线上线下教学中广泛应用,使教学内容及教学时间一分为二,能更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对分;翻转;线上;线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0-0056-03
一、前言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被国内外教育界广泛关注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翻转课堂”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能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创造了一种个性化的教学和学习环境[1]。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教学的引领者,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平台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完成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能够强化学习效果,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目前,国内外教育者对翻转课堂的实践应用表明:传统课堂模式,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主要通过课堂讲授,学生听课学习、记笔记、复习等环节掌握知识,形式较单一。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它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学资源、教学目标及课程教学设计要求较高,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多以学生自我探究学习为主,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根据教学反馈调整教学安排,以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各专业课程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均适用于开展翻转式课堂教学。因此,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并保证教学目标完整和正确,是教育者面临的新课题。且多数高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教学单位人数较多等问题,这也不适宜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活动。
“对分课堂”是近年来愈来愈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将一种教学模式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虽然新的教学模式会使教学过程实施和教学时间的安排更加优化、合理,但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完成教学。“对分课堂”提倡将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特点和教学需要一分为二,这就能使教育者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灵活地安排教学模式,使多种教学模式結合在一起,以提升教学效果。本文就“对分+翻转”课堂应用于线上线下教学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翻转课堂”即颠倒课堂,是源于美国的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独特之处是将课堂内外的时间重新分配,使学生具有学习的决定权。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课程教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引导者,引领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首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分解教学内容,根据每次课的教学内容,整理教学资源。在课前,教师要首先发布教学资料,如教材、视频、网站等,供学生利用教学资源,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对学习内容进行初步了解和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提出学习目标,提出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按照正确的学习方向去探究知识;课中时间,教师要根据课前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对学习后的知识进行强化、延伸,并讨论、展示等一系列教学活动,深化学习内容。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不再单纯讲授知识,而要继续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组织学生继续在课堂学习时探究知识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规划性;课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课程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拓展,并完成练习,从而进一步强化和记忆所学知识。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将学习者的知识内化过程贯穿教学始终,并使课程教学时间由传统的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前、课中和课后系统化地展开,使学生更加专注于主动探究学习的过程,从而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符合人的认知心理特点。
近年来,各高校教师在翻转课堂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虽然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灵活、更具有实践性,但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往往受到教学内容及教学人数的限制。这种教学模式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要以个体为单位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并不适用于传统的大组教学单位。且各学科教学内容不同,并不是所有知识点均适合运用翻转课堂教学。因此,翻转课堂的广泛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三、“对分”教学模式的应用
2014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对分课堂”。这是一种更加合理的教学模式。它是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另一半时间留给学生讨论[3],并且将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错开时间进行,使学生能够利用课后时间来自主安排学习,以进行个性化的知识内化吸收。
在“对分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在教师讲授阶段,教师通过呈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知识重点和难点进行整体了解,使学生形成知识框架,并整体理解基本知识,,从而进行后续的自主学习。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这有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内化吸收阶段,由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学生再结合自身的学习兴趣,总结课程知识,积极思考,充分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并形成自身的知识见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通过课程知识讨论、总结自主学习结果,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在课堂上与组内其他同学或其他组同学以及老师开展学习讨论,使自身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内化、有输出,更有利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单纯否定了教师的课堂讲授作用,而是将教师的课堂讲授和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灵活地结合在一起,使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知识内容,因此,也受到了教师的广泛认同。
20220706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