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立德树人”理念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疏导研究

2022-07-09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陈佳妮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0期 本文字数:2634

  [摘           要]  解决高职院校突发事件是依法治校的核心诉求和重要支撑,追求以法律适度介入引导,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推进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高职院校依法治校水平和维护校园稳定安全的必然选择。加强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协调组织的政策引导,建立全面的疏导机制是有效基础。围绕“育人”根本核心,培育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
  [关    键   词]  “立德树人”理念;高职;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疏导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0-0089-03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处于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变革的新时期,立德树人依然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使命。建立高职院校应急网络舆情管理模型,既是解决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困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我国互联网环境管理体系的关键。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判断网络舆情及时、正确指导突发事件在不同网络主体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进一步保持校园的和谐稳定。大数据可视化是网络舆情预警信息的关键保证,网络舆情数据信息能从不同层面被解读,进而为危机处理环节争取应对网络舆情的机会,并提供决策依据。根据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发生、扩散和减弱的机理做好细分,提高预判能力,识别不同结果,从而采取相应疏导措施。
   一、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工作面临的困境
   网络舆情按内容规范,分成政治意识网络舆情、合理性网络舆情、观念性网络舆情、社会认知网络舆情和综合网络舆情。按产生全过程分类,分为自发性网络舆情、主动网络舆情、事实性信息网络舆情和建议性信息网络舆情。按地理位置分类,分为境内网络舆情和境外网络舆情。传统媒体时期,“舆情”形成与散播受到传播媒体种类的限定。突发事件一般分为早期、中期、后期,每个阶段的网络舆情都有其自身的表现形式。总体来说,在不同阶段主要表现在突发性、隐匿性、多元性及群体影响性等特征。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通常出现开放式、交互性、突发性等特点,由于可运用的资源比较有限,无法根据传统式应对风险方法来完成详细的网络舆情搜集、监管、解决等工作。
   如何实现对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有效疏导,是每一所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的问题。日常开展舆情管理工作时,通常会遇到一些关键因素需要思考:一是要考虑到高职院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控预警和疏导工作通常存在的问题和困境,高职院校如何完善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预警处置预案、管理组织建设、网络舆论“意见领袖”疏导队伍组建是整个课题的立足点。二是要考虑到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预警和疏导,应对突发事件处置中的法律介入,围绕“育人”这一核心,必须遵循哪些原则和尺度。三是要考虑到适度的综合考量是提高高职院校依法治校水平和维护校园稳定安全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如何应用新媒体手段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与培养。四是要考虑到如何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如何让高职院校的自媒体平台在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发挥正能量的作用。这些都是整个课题未来研究价值的核心所在。
   二、突发事件的特征及传播规律
   当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上表达对突发事件的情绪、意见及态度等,就形成了网络舆情,它的不同阶段主要特征表现为突发性、隐匿性、多元性及群体影响性等。紧急情况的主要特征是突发性、可变性和不可预测性,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美国知名危机管理专家斯蒂芬·芬克在1986年提出了四段论,即把危机过程划分为危机潜在期、危机突发期、危机蔓延期和危机解决期四个阶段。参考这个基本理论可以将网络舆情分为四个环节:萌芽期、爆发期、传播和解决期、事后期。每个环节在管理方法上都有不同的特征和困境。
   随着传递的逐渐消除,新的网络舆论将再次引起关注。新的传播形式从理论上消除了通信科学中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客观性,所有信息内容都固定在网络媒体的服务平台上,互联网通信具有“固定时间范围”,一旦有了新的突破信息内容将继续发生。高职院校缺乏相关的措施和事后公关,导致不少管理者主观地认为当紧急事件结束并且网络舆论的注意力减弱时,公共舆论的管理已经结束,没有重视紧急事件事后的影响。
   三、网络舆情的判断和监管体系
   (一)网络舆情的判断
   在回应网络舆情时,如果不能立即掌握网络舆情的规律性和特征,收集和解决的方法不合理,则对网络舆情的认知度就会不高,网络舆情的判断就会不精确,从而导致网络舆情继续上升和传播。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信息安全和信息化管理工作报告中强调:没有网络信息安全就没有国防安全,就没有社会经济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这就要求必须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安全观,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平臺,提高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指挥系统能力,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产业链。
   (二)关注干预体系
   建立减少网络舆论突发性并在发生之前进行预防的舆论处理标准,在校级、院级、系部均建立校园网网络舆情监测和应急响应系统,对网络舆情进行及时、全面、准确的判别,将网络舆情控制在萌芽期。有必要对校园网络舆论的成因、发展趋势、演变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规律以采取预防措施。在稳定的网络舆情中有必要利用监督平台和各种专题教育方法传播正能量,建立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互联网上的舆论对校园紧急情况的出现将不可避免地引起教师、学生和媒体的关注。虚假信息将通过媒体传播而无休止地扩大,这将给处理事故带来困难。高职院校应灵活运用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权威信息发布,,纠正在线舆论并阻止谣言流传。

202207062149

相关文章:
  • 1 初中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的融入
  • 2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 3 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 4 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 5 初中物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 6 情景设置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7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措施探析
  • 8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9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10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