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职工程力学课程“课岗赛证+思政融通”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22-07-09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池漪 肖珏 曾婧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0期 本文字数:2709

  [摘           要]  针对工程力学课程长期存在的痛点问题,结合学情,探索了高职工程力学课程的“课岗赛证+思政融通”模式。重构教学内容,融通“课岗赛证”;整合多方资源,建立多元支撑;实施融通教学模式,突破教学重难点;纵横思政主线,全面融合构建课程思政体系。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
  [关    键   词]  课岗赛证;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工程力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0-0104-03
   一、前言
   “交通强国”国家战略背景下,“大型化、装配化、智能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化”的创新与落实需打造“守劳模匠心、懂工程结构、精施工技术”的交通技术技能人才。由于人的技术与技能具有操作性和具身性,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只能在专业性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脱离了专业性的实践,技术技能人才就无法培养,这也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本质特征[1]。因此,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形成所需要的专业性实践推进教育改革,培养其力学分析能力,避免道路坍塌、桥梁垮塌等结构安全事故,已然成为力学课程的主要任务。而通过持续调研跟进发现工程力学长期存在难统一(生源差异导致学生力学基础参差不齐)、难致用(力学理论难以直接对接工程实践)的痛点问题。
   另外,“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2]。因此,为破解工程力学课程的痛点问题,结合学情分析,探索了高职工程力学课程的“课岗赛证+思政融通”模式。该模式是“课岗赛证”综合育人理念与“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合,以岗位、竞赛、考证为综合育人的教学抓手,建构以应用技能、思政素养与岗位需求匹配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教学模式改革
   (一)重构教学内容,融通“课岗赛证”
   工程力学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一门重要的专业平台课。对接桥梁工程结构、桥涵施工技术等后续课程,为路桥施工技术员岗位提供基础支撑,结合全国“结构设计竞赛”“大学生力学竞赛”赛题,依据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针对施工员岗位所必须具备的核心力学基础,,整合重组课程为七个学习模块。各模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的逻辑和连贯性。综合应用模块中设计不同的综合能力训练项目,满足不同专业的需求灵活组织教学。
   以桥梁结构和构件为载体,夯实力学理论基础,实现进阶综合应用,搭建专业基础课与后续专业核心课的桥梁。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对接行业企业证书评价标准;将比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将比赛评价融入课程评价,将比赛资源碎片化、项目化改造建设可实施理实一体的教学项目[3];持续更新并推进“课岗赛证”融通举措。
   (二)整合多方资源,建立多元支撐
   融合优质教材、在线开放课程、线下充足软硬件支撑、优质教师团队和助教团队等作为体系建设的支撑,建设动态课程体系[4],及时融入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等,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按照学校“双高计划”的任务要求,创建了学生发展支撑中心,团队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云·企·生”教学支撑平台(简称“云·企·生”),利用“企业行业教学专家库+云资源+学生助教团队”三位一体的资源整合平台,多元支撑“课岗赛证”融通模式下的日常教学。
   1.形成企业行业教学专家库
   整合校企深度融合形成的产业学院和大师工作室资源,结合校内教师资源,打造“力学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企业导师+行业专家+教育大师”的“六师”优质师资团队。
   2.打造云资源
   通过力学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组团,集体备课,共建力学教学资源库;力学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组队,集体研讨,共建力学思政资源库;力学课教师与企业导师结对,轮岗实践,共建力学案例资源库。团队组织编写了国家规划教材,开发了电子活页式一体化教材。基于国家级共享资源课程,运用学习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组织线上线下教学,实现“同步固学,异步自学”。
   3.创建学生助教团队
   依托学生发展支撑中心,成立学生助教团队,以力学教师为主导制订科学的教学辅助计划,辅导员协助实施,高年级对低年级实施朋辈辅助教育,课内助教,课外助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全体学生提供力学课程的全过程支撑服务。
   “云·企·生”形成六师联动,合建云资源,打通专业壁垒,融合思政元素,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通过“云·企·生”的学生助教落实认知学徒制,协助教师开展日常教学,助力内外循环,补差拓维。通过六师联动、资源融合、助教协同、内外循环解决课程难统一的痛点问题。
   (三)实施“引 学 炼 拓”,突破重点、难点
   针对学情,通过比赛驱动,按照“识桥、绘桥、算桥、制桥”的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开发“引 学 炼 拓”的教学模式,形成“学中做、做中学”的学习闭环,实现有用、有趣、有效的“三有”课堂。
   引——通过课前自测,唤醒学生前序知识连接和课前准备;通过生活实例、工程案例、社会热点等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思考,课前预热。学——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用各种吸睛大法:动画、漫画、视频等,时刻抓住学生学习注意力。学习视频、课件、重难点解析形成系统配套资源,满足个性化需求:会的地方跳着看,不会的可反复看。炼——利用虚拟仿真、软件模拟、桥模制作等学习任务建立手脑联动;通过“词云之炼”“思维导图”“每课一测”激活脑动力;时刻为其提供脚手架,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阶梯训练中,逐渐完成知识内化,炼脑炼手。拓——依托海量云资源“谈古论今”、直播连线“走近工地”,指导助教团队实施个性化教学,进一步拓展强化“同心共情”。

202207062149

相关文章:
  • 1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 2 农村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办法探讨
  • 3 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 4 英语绘本在小学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5 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6 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小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初探
  • 7 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
  • 8 小学高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及对策
  • 9 指向计算思维培养的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案例研究
  • 10 前置性学习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