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刘圆圆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1期 本文字数:2549
[摘 要]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政”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为例,探究电商类“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发掘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三全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为今后电子商务类课程在“课程思政”研究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 键 词]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思政;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1-0046-03
一、“三全育人”背景下电子商务类“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政”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必修课,主要涉及电子商务概念、电子商务交易、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安全保障制度、电子商务物流、网络营销策划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与互联网关系密切,将课程思政元素植入课程建设中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电子商务交易的过程中,,双方的信誉度、诚信度都至关重要。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懂得如何交易,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诚信交易,整体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电子商务类课程“课程思政”的现状及问题
(一)传统授课方式不利于“课程思政”
目前,大多数院校思政课的教学现状是学生出勤率低,课堂“亲和力”和“互动性”差,课上“抬头率”低。电商类专业课更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和相关技能的训练,而欠缺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思想政治的教育。以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为例,该课程大多数还停留在以理论教学为主,采用传统方式授课,形式单调枯燥。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便融入思政元素,效果也不佳。
(二)专任课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视程度不足
一些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概念及内涵理解不深刻,部分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视程度不够。有的专业课教师认为传授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才是自己的主要职责,而思政教育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这也是导致课程思政难以落实的原因之一。此外,大多数专职教师长期专注于专业领域的研究和学习,对党史和国家政策了解片面,甚至理解上存在偏差,所以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存在片面性,甚至是敷衍了事。以电子商务概论为例,其专业课教师更关注如何将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传授给学生,更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提升,对于思政元素的融入还停留在播放一些党史视频或偶尔给学生讲一些时事政治话题的层面。甚至很多教师对课程思政应怎么讲、讲什么、讲多少都不是很清楚。在2020—2021年的第二学期,针对广州市的两所高职院校调研发现,个别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概念不清楚,可见从学校到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度不足。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如果只是在专业领域领先,却缺少人文知识,这样的人才是不合格的。为此,专业教师需要在学习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促进教育和教学的有机结合。
(三)专业课与课程思政融合困难
思政课内容和专业课的教学体系不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内容难融入的问题。这需要教师花些心思将专业课的课程内容和思政教育理论进行融合,需要具备一定的课程编排技巧。以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为例,大多数院校将其定义为专业核心基础课,其开设的范围涉及经济管理类的大多数专业。如何将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思政教育的显性育人功能和专业课的隐性育人充分融合,形成协同效应是件比较困难的事,需要从授课内容、授课方法、课程标准,直至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改革,从学生到教师再到学校乃至整个教育部门多方位多部门协调。
(四)学生认识不足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思政教育的不足,部分学生存在功利意识、利己主义,认为分数决定一切,修满学分,顺利拿到毕业证才是正途,对于思政教育,流于形式,停留在表面。随着互联网和直播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商类专业的学生受某些网红主播、流量明星的影响,觉得挣快钱才是硬道理,甚至对虚假宣传、直播带假货、违规刷单等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也能接受。没有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这正是思政德育应关注的点。
三、“三全育人”背景下电子商务类“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
(一)党建引领是落实“三全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的首要任务
党建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始终是课程。党建应把方向、明目标,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课程内容载体,使二者相互融合,同向而行。因此,立足于“三全育人”背景下的“課程思政”首先要抓住的是课程改革,把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地结合,融入日常的教学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成效。
20220712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