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乔华瑜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1期 本文字数:2496
[摘 要]
课程思政元素如何有机融入高职院校人文
课程,就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进行分析与探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为基点,以特色文化活动与新媒体思维为介质,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和教材编写,激活互联网效应新“动脉”,重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体验,探索“三元合一,四维联动”课程教学新路径。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
大学语文课程;高职;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1-0082-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中大学语文课程承载着价值引领、文化传承的核心任务。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不同民族文化互融又碰撞。巍巍中华,山河壮阔,慷慨同心,唯家与国。近年国风盛行,汉服热、茶文化等在我院学生中影响日增,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快餐文化、“饭圈”文化等问题在高职学生中也有广泛的存在基础,部分学生传统文化意识淡薄。基于“立德树人”目标,如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教学载体,继承、发扬民族文化,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是大学语文课程思政视野的第一要义。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阐发经典作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引入新媒体时代互动平台,搭建“三元合一,四维联动”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的导向作用融入教学全过程,旨在培养高职学生的高雅志趣,蕴蓄民族精神品格,提升职业素养,进而调动其为所在区域服务的积极性。
一、分层推进、资源整合,探索“三元合一”模式的课程教学路径
课堂教学是传统文化“课程思政”的主阵地,教材的处理和运用是关键。“三元合一”,就是思政元素与人文元素相结合、职业素养与文化素养相结合、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以“立德树人”理念贯穿全程,梳理课程文化要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语文课堂,宣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涵。
(一)思政元素与人文元素相结合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打破教材原有的文体编排体例限制,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模块。如“家国之情”主题,精选《诗经·采薇》《张中丞传后序》《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结合当前国际环境,宣扬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激发学生深沉的爱国之情;“理想之光”主题,精选《礼记·大同》《回答》等,融入“中国梦”元素,探索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溯源,增强政治自信和民族自信;“光明之路”主题,精选《忆秦娥·娄山关》《风波》等,融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元素,结合长征路上那些激荡人心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感恩先辈的开拓精神,坚定建设美好中华的理想信念;“生命之美”主题,精选《庐山谣》《青玉案》等,,融入“追求美好生活”元素,欣赏祖国壮美山川,结合生态发展观,提倡尊重自然、赞美生命;“青春华章”主题,精選《天才梦》《追悼志摩》等,融入“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元素,关注青春激情与成长困惑,结合五四精神,激励青年学子追求理想,勇挑家国担当。
(二)职业素养与文化素养相结合
以经典为载体,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修身养性,润物无声,对学生的修养、品行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中华民族推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道家主张“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承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如《史记》《曾国藩家书》等,则强化学生淡泊守诚、兢兢业业的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讲述具有示范性和榜样力量的人物事迹,使之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求真务实、忠诚认真、团结协作的良好职业素养。
结合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制造文化共鸣。讲授传世名篇《红楼梦》,针对土木工程、建筑装饰、园林等专业学生等,侧重于荣国府的建造格局、大观园曲水流觞的江南园林艺术;针对旅游、物流管理等专业,侧重于贾府的人事运行、美食美景;针对音乐表演、影视动画等专业学生,则侧重于宝黛钗等主要人物的美学内涵、服饰文化等;针对学前教育、初等教育等专业学生,则重在红楼诗词的欣赏、诗意中国的领略等。总之,紧扣高职学生的专业特色与职业方向,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美学体验和专业素养。
(三)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
地域文化是宝贵的思政教育资源,要延展思政育人的视野,充分挖掘优秀地方文化的内涵。
在东营职业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相关尝试已经取得不俗反响。在学生文化社团活动中,传统文化因子与地方文化因子的融合屡屡碰撞出精彩的火花,将盛唐山水诗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豪迈气象、庄子《逍遥游》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融入“黄河入海,我们回家”的东营地域文化主题,打造特色文化作品,以此立意的学生诗朗诵《梦在东营》等在山东省诗歌诵读大赛中屡获佳绩。在个人抖音、微信朋友圈为家乡赋诗加油,成为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最受欢迎的课后作业形式之一。
在网络资源建设中,设置“先秦诸子百家与兵圣文化”“黄河口民俗”“红色刘集文化”等自选阅读专题,每学期点击阅读量达数万人次。家园与家国情怀共鸣,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交融。因了解而热爱,因共鸣而共生。地域文化内涵的丰富,得以从情感共鸣、地区经济、人文美学等多层面影响高职学生的职业选择。
20220712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