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核心素养视域下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化学教学策略探讨

2022-07-17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曾乐强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1期 本文字数:2723

  [摘           要]  化学是近代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一门学科,是药剂、制药技术、营养保健、康复技术、医学检验等医学专业的必修课,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素养。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化学教学策略展开讨论,分析核心素养视域下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化学教学的现状及对教学创新的前提条件进行说明,并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了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化学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    键   词]  核心素养;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化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1-0115-03
   一、核心素养与化学学科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21世纪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部于2014年组织研究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围绕“全面发展的人”,主要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进一步综合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对于具体学段,行业专业又有不同。而化学作为一门伴随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的自然学科,其已融入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学习、娱乐、健康等各个领域。人的生命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生物化学的自在运动综合体,医学科学又是因为人的生命健康而存在发展的科学,与化学学科联系紧密。因此,化学学科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求是创新精神等是医药卫生类高职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和增强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化学教学现状
   (一)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较差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的改革,高职生源主要来自中职生转段考试、对口升学,高考录取。转段考试和对口升学的学生相比高考录取学生而言,他们存在入学分数偏低、学习态度不端正、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理论知识积累不够、基础薄弱等问题,对于化学的学习,只是了解了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组成,能通过观察和简单的实验获取信息,并可用简单的化学语言加以描述。而面对高职化学丰富的教材内容、深度的理论知识、授课量少的问题,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自控能力和人文素养薄弱
   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化学教科书多为本科化学教科书的精简版,只注重化学知识概念的学习,而对医药卫生类专业应用能力、人文科学和动手创新等方面考虑不足。教师在授课中又受课程标准的约束,只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而没有根据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差异性大的个性特点来进行分层教学。另外,大多数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核心素养培养,没有去挖掘化学学科中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人文精神、社会责任等。因此,在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多方面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文化底蕴,提高适应社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模式单一
   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专升格而成,相应的化学教师普遍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科研能力欠缺、专业能力相对滞后等问题,致使教学模式单一。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讲授知识和习题练习,而在核心素养方面,没有针对性地将相关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另外,教师在如何创造学习环境、设置问题、实验示范、运用多媒体工具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方面探究得不够深入,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缺乏热情,化学教学成效不尽如人意。
   (四)学科考核评价方式片面
   大多数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在化学考核中运用平时、期中、期末三部分成绩来核算最终学期成绩,而期中和期末成绩通常是由卷面成绩而得,且在总评中所占比例大,但试卷内容多考查概念和基础知识,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题的综合素养。因此,考核方式普遍注重结果,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轻过程的现象。
   三、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化学教学创新的前提条件
   化学作为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的基础课,在一年级开设。但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对化学的学习内容并不深入,仅仅是了解化学和认识化学,课本所涉及的知识相对较少,而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化学教材与高中化学教材相差甚远,如果不能有效地做好过渡,将会造成学生较大的学习困难,从而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如何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做好新增内容的过渡和方法的衔接,使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快速适应教学节奏,在学习化学中尽快进入角色,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宏观到微观的教学思维
   中职和中学化学的课程主要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和物质的基本属性及其应用,大部分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很少涉及微观。而高职院校化学课程在学习更多宏观知识的同时,还要了解元素与化合物的微观构造,并以此来解释某些较为复杂的化学现象。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要加强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比如从化合物的分类到不同化合物之间的反应,涉及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去探索微观的知识,增加内容的过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强化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中职和高中的化学知识主要是让学生对客观物质和化学概念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更多是死记硬背,而学生升入高職后,化学知识涉及的范围较广,而且较难掌握,单纯的记忆远远不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抛开以前的学习模式,使其了解中职或高中化学与高职化学之间的区别,学会发现规律、归纳总结、科学记忆。在教学任务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教师要灵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此外,中职和高中化学教学中普遍采取讲授法,但是高职化学课程的内容丰富,要做到对所有的知识都进行详细的讲解是不现实的,所以在教学中要结合情境教学、问题探究和实践操作等教学手段,注重指导,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02207122229

相关文章:
  • 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 3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 4 “读图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策略
  • 5 让阅读真的发生
  • 6 探究小学语文构建互动课堂的策略
  • 7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方略
  • 8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演讲能力的策略
  • 9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10 农村小学开展语文阅读的实践和推广策略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