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陈静静 郭璐璐 刘莎莎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1期 本文字数:2561
[摘 要] 随着当今护理模式的转变,国家和社会对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人员应具备救死扶伤、减轻痛苦的责任担当,不仅要有娴熟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要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挖掘思政元素,与
课程内容有效融合,通过提高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素养,潜移默化感染引導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初心,践行护理职业的使命担当。
[关 键 词] 基础护理技术;
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1-0118-03
一、课程中浸润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是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材委员会指定的护理、助产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既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护理的“桥梁课”,又是各层次护理学教育的主干课程,是成为一名合格护理人员的基础,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时代及专业发展的趋势。课程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理论和技能,还需培养学生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慎独品行和人文关怀精神等。因此在传授理论和技能操作时,教师需结合当今时代背景、相关人物事迹及当前医疗卫生状况等,使学生了解护理事业的发展与现状,培养具有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良职业素质的护理人才。
二、课程中浸润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新时期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如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责任重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只依靠思政课教师,各课程教师都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成员,即所有课程教学都是思政教育的阵地。
(二)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重专业技能训练、轻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思政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并未实现良好交流与融合,未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甚至一定程度上存在思政课教育与专业课教学互不干涉、各自为政的现象。护理专业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护理教育除了要给学生传授治疗与护理的理论与技能以外,还应教会学生敬佑生命、关爱患者,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医学专业的特殊性也决定思政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2018年7月2日,习近平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提出16字箴言,他要求广大青年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这16字箴言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的谆谆教导,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品质。特别是作为医学专业的护理人员更要在练就过硬本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德才并重、情理兼修,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所以,专业课教师应切合护理专业实际,把本专业中的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入教学,并发扬光大,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三、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与思政教育目标的浸润对接
(一)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对接
基础护理技术为临床护理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情感,内容涵盖了病人从门诊到住院再到出院的护理,是护士进入临床工作的必修课程,是学习临床护理课的基础。应深入挖掘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职业道德情感等思政要素,并联系临床实际,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及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课程内容包含的思政教育要素见表1。
(二)过程评价与考核中思政教育对接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中实验课占据比例较大,与学生互动较多,注重综合能力考核,课程考核成绩包含终结性考试成绩和过程性考核成绩,终结性考试在课程结束后由学院教务处组织考评,按照教考分离的原则闭卷考试相关理论;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堂表现、课堂到课、小组学习考核、任务考核。通过综合考核,科学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学从传统课堂教学向“做、学、教、赛”一体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综合能力考核中的思政教育要素见表2。
四、探索课程教学中浸润思政教育的路径
(一)教师示范引领作用
教师需要以身示范,立德树人。教研室教师联合备课,课下与思政课老师对接,加强政治理论修养的同时提高思政教育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启迪心智、潜心育人的教育理念,甘于奉献、恪尽职守的职业精神,锐意探索、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感染学生,做好陪伴者和铺路石,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时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合理选取教学内容
适当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实。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临床真实病案及相关事例等,特别是现今社会所关注的医疗事件。如在讲解隔离病人住院护理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近两年发生的事件,引导学生严格操作规程,增强安全意识、职业防护意识,并学习抗疫精神。讲解输血护理时不但要讲解输血护理操作规程,还可以引入反面案例,以真实事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在学习中贴近临床实际,在课堂中浸润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慎独精神等。确保案例真实、有意义,既有正面案例又有反面案例,,传送正能量的同时也让学生吸取教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20220712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