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宋丽斌 王苗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2期 本文字数:2478
[摘 要] 主要研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如何更好地匹配教学结构与学生发展的问题。在日常的课堂教学研究中,需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国传统建筑作为载体,经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研讨和解构,找到它们与现代博物馆在建筑设计空间上的联系,进一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树立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过去和未来理念的反思,以及提高构建环境空间设计与和谐共生的能力。通过对中国美术学院民间艺术馆的建筑风格、空间构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教学和研究,进一步增加学生思维的宽度和深度,使学生对传统文化解构与环境设计的融合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传承意义。
[关 键 词] 传统文化;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博物建筑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2-0046-03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我国所倡导的“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观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自信。这就要求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设计理念相结合。在合作共赢的设计发展大背景下,坚定民族设计自信,了解多元化的多民族设计观念,努力培养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环境设计建设者。所以,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改革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培养学生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探索教学模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补充,激发学生对环境设计的创新兴趣,以努力营造科学合理的、体系的、动态的教育理念为基础,以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和质量为途径,以培养能够自我创新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开展有意义、具有实效的教学探索。
一、傳统文化植入博物建筑空间设计教学的必要性
为了使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室内外自然环境、建筑设计等多方面总体概念的掌握,为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我校采用了三者兼顾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学生可以充分理解知识体系,对知识有系统的掌握,同时学校的课程可塑性比较大,学生毕业时的就业面较广。它的缺点是学校缺乏充分的课程时间使学员进一步掌握建筑学理论知识,也没有将学校的建筑设计理念深化到内部设计和室外建筑设计的细节上。所以,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建筑作品设计呈现时尚化、前卫化的趋势,这样教育的直接后果便是淡化了设计学习者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审美标准的意识。因此,环境设计缺乏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和创新能力,使建筑设计没有中华神韵。因此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审美理念来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解构和传统文化美学的创新融入设计课程中,就显得重要和必要了。
二、传统文化与博物建筑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的相互关系
(一)现代博物建筑空间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拓展了文化资源
传统文化解构在中国现代博物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苏州博物馆、故宫博物馆、平遥古城等。江苏博物院新馆的环境建筑设计中选择了中国传统的单坡屋顶的建筑方式,并利用了抽象的方式,把屋顶演化成简单、现代、富有力量与美感的几何形态,并大胆地运用了新的构造方式和新的建筑材质。当代环境设计的创新在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解构与现代环境博物馆的建设相结合,利用传统文化视角剖析设计现代建筑风格,开辟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设计之路,进一步拓展了环境人文资源。
(二)现代博物建筑空间设计连接、传承并应用了传统文化,起到桥梁作用
现代博物馆,不只是一座承载了许多充满历史意义和人文气氛的艺术物品的场馆,更是现代人类所需要的富有时代精神和人文情感的活力生存空间。不同地区的博物馆所发扬的传统文化有着明显差别。因此,当代设计师应注重弘扬当地的传统文化,通过激活传统文化,使其在现代博物馆空间中的功能放大。
(三)传统文化与博物建筑空间设计结合增强了文化自信
在博物建筑空间设计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博物馆的环境设计中,可以扩张设计思路衍生各种各样的创新设计集成。在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较快的今天,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解构设计现代博物馆,可以让人们回归自然的宁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博物馆的建筑空间可以达到很好的建筑设计效果,使人类寻找更多的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融合的可能,,从而发扬民族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
三、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传统文化原型解构在现代博物建筑空间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的文化原型思想的提取
隈研吾主张建筑设计“与大自然融合”,提出“负建筑物”的理念,使建筑物消失,并消弭了它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分隔,与本身浑然一体,于是就有了这座建在山顶上的民艺美术馆。将博物馆形态和倾斜的山势相结合,建筑设计以平行四边形为基本单位,采用分割与整合来解决错综的地势,并沿着坡地的起伏构成连续的空间结构。从外形上可以引起我们在记忆中鸟瞰村落的青瓦连绵的情景,整个民艺馆从远处看与象山融为一体。提取传统文化原型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的特定的应用程序设计和深化研究现代自然历史建筑的空间设计。
20220719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