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宋飞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2期 本文字数:2491
[摘 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
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环境艺术设计
专业为例,首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其次对“A+T·CDIO”设计理念进行解读分析,最后在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和促进地域文化特色发展的背景下,提出了新時代背景下地方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新型教学模式探索策略: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并将其体系化,融入现代生活;在“A+T·CDIO”理念基础上,构建特色“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形成双导师制,设计工作室+项目教学模式;深入交流学习,树立榜样;科研建设促校园文化景观发展,完善专业发展硬件设施,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期望通过这些措施和方法对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关 键 词] 环境艺术设计;地方文化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科技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2-0067-0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大,社会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由学生毕业之后进入单位实习,继而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工作者,到毕业之后即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工作者,这无疑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人文艺术性、实践性、技术性,涉及艺术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要求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但是目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原因,传统的学校“授-受”教学模式,仍然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缺乏独立的专业思考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难以适应当下社会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高标准要求。新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迫在眉睫,“CDIO”工程式教学模式是最早在欧美国家开发的教学理论体系,是针对学校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薄弱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因此,本文结合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现状,立足广西桂中地区,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将“CDIO”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将地方特色文化艺术、技术、实践几个模块相互融合,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期望对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产生促进作用。
一、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陈旧,重视理论知识,缺少实践锻炼
当前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实践课三大模块,整个课程体系安排只有最后一个模块是实习实践课,其他课程专业模块虽也有理论与实践课程之分,但是都缺少与社会需求和社会实践之间的关联。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往往停留在“设想”这个阶段,以虚拟的设计内容作为设计实践,实践内容不能取之于现实,不能真正作用于现实需求,也不能发现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内容也只停留在“构思和设计”这个阶段,对于实现和运作内容,要等实习或真正参与工作之后才能慢慢涉及。培养出来的学生偏重于创意性和概念性,缺少工程技术的严谨性。现阶段毕业生就业矛盾日益凸显,接触实际项目难以入手,无法深入,最终导致设计成果出现不合理或资源浪费。由学生转变为设计工作者需要长时间进行项目实践。
(二)教学内容雷同,缺少地方特色
高校作为地方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对传播地方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位于桂中地区,周边人文资源丰富,地域特色浓厚,文化特征明显,典型的代表是瑶族文化,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世界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金秀。”广西瑶族先民设计的各种物品,饱含瑶族文化、民俗故事和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世界人民的瞩目。这些物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设计价值,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珍贵的设计素材[1]。瑶族先民设计的干栏式建筑、别具特色的吊脚楼和特色建筑装饰等,都是我们现在研究人居环境的宝贵材料。对当地瑶族文化特色进行研究,发掘民族文化特色瑰宝,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目前专业的课程设置,一直沿用国际通用的现代设计课程体系,没有将其与地方文化特色和社会需要相融合,无法真正融入现有的社会及生活需求中。
(三)教学设施薄弱,缺少专业人才
目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设施只有新建的多媒体机房一间,专业多媒体教室若干间,缺少专业的校内外实训教室(木工实训室、材料工艺展示实训室等);教师队伍有副高职称6名,讲师10名,缺少专业发展带头人,高职称、高学历专业人才。与当前我国教育部提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教师队伍的教学经验和工作实践能力都需进一步提升。少数教师对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尚掌握不熟,无法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运用到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
(四)成绩评价形式单一
学校专业课程评价形式比较单一,由平时成绩(30%)和考核成绩(70%)组成。平时作业主要是课程中平时的作业提交;期末考核成绩就是课程考核的一个大作业,按照个人或者小组分工进行评分。这种评价方式缺少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以及综合能力的评价,同时无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20220719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