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赵文姬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3期 本文字数:2521
[摘 要] 高职院医
学生职业使命感教育随着祖国医疗卫生发展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职业使命感教育不仅涵盖职业素养,还应关注医
学生自身的情感认同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只有不断推动和完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医学生职业使命感,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身心健康的需要,同时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关 键 词] 医学生;职业使命感;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3-0058-03
职业使命感是基于个体对工作领域的认知、源于自我内心的强烈情感,在其感召下,个体不仅能在特定生活角色的过程中获得价值感,而且能给他人和社会带来积极意义。因此,职业使命感既包括个体对其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又强调突出个体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高职院医学生学制短、学习任务重,对自身的职业规划缺乏整体认识。因此,在日常教育中还要注意激发其从业的内在动机,一方面强化作为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凸显时代责任与担当。
一、高职院医学生职业使命感培育的内容
与其他学生相比,醫学生所从事的职业较为特殊。医学生直面的工作对象是病人,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旨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人民健康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衡量因素。而医学生是医药卫生事业的接班人,高职院医学生面临的病患都是基层群众,培养职业使命感能够激发学生对医生这一职业的情感认知,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尤其是在特殊时期,广大医务工作者逆行而上、冲锋陷阵的姿态给广大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医学生来说,更是一次现实的教育与洗礼,培养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应该成为医疗卫生类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夯实理论基础,培育职业素养
医学生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行为、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意愿。前三者通过学历提升、职业考试等可以直接判断衡量;后三者则只能凭借前者进行评价,主要考验从业者的内心情感和态度。这种隐性因素决定了从业者未来的发展程度和高度。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是基础,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从事职业的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职业规划。
通过专业课学习和考试,学生能基本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行为。但关键是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意愿无法通过考试等评价方式直观反映,其对从业者的影响是隐性的并且是长远的。医学生职业使命感培育就是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思想变化,观察学生对职业选择的态度和意愿。目前来看,医学生从业意愿主要受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自身的因素,比如性别、专业等会影响学生的从业意愿;另一方面是受到家庭、社会舆论的影响,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思想变化、行为选择容易受到家庭、社会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医学生作为即将成为医护人员的一类特殊群体,还处于心智成熟的发展阶段,所以在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时应注意考虑学生的现实情况,既要关注学生自身,又要考虑社会舆论的影响。
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要综合考量、协同推动,不应该将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衡量职业素养的唯一因素,还应该考虑学生在职业发展上的可持续性。简言之,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应该包含传统意义上的专业知识、技能等这类显性的基本的素质,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态度和意愿这些内化于学生内心的需求。学生对从事职业的态度、意愿直接影响着其自身的职业道德。
(二)加强情感引导,激发自我认同
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是培育职业使命感的基础,,充分了解学生的从业意愿、态度,激发学生对医学事业的情感认同是重要环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内心的热爱才有可能使其对职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进而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高职院医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自信心相对不足,所以要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作为人民健康的守护者,要有坚定的职业认同感。由医学生向医生的转变,不仅是身份上的变化,还要有充分的心理预期:医学专业学习的投入时间与其他专业相比更长,回报率相对较慢,压力也更大,如果缺乏强烈的兴趣和从医意愿就会对所学专业产生动摇。在高压的学习环境下,医学生只有自我内心坚定、持之以恒,才能终有
所得。
对高职院医学生来讲,大学阶段的教育是最基础同时也是最关键的。医学生在三年的时间内不仅要集中于专业知识学习,还应对职业生涯有明确的规划,有清楚的职业认知。学校作为培养未来医生的摇篮,应该在人才教育中更多关注学生的内心所想,了解学生的从医意愿和困惑,进而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帮助和教育引导。学生的情感认同取决于对职业的认知,因此,应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医生这个职业,明确认识救死扶伤的光荣使命,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自我价值,提高职业认同感。
(三)突出人民至上,强化社会责任
医学生职业使命感培育的落脚点是要强化学生的使命担当,形成对他人、对社会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医学生在从业之初就应明确救死扶伤是医者最基本的职业规则,但不是唯一法则。医者更应该有悬壶济世之心,护佑人民的生命健康。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价值观念应成为每位从医者的初心与写照。
202207282242